2017-03-22 09:5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春分刚过,冬季没下的雪下在了春天,这里的一切还是那么肃穆,山峦的白袍还未褪去,河流依然停滞未曾向前,天空也不停在灰与白之间转变。下过几场雪,吹过几次风,从酷暑的盛夏陷入凌冽的寒冬后,至今没有听见春天的脚步。数数日子,这是第八个月了,还有三个月就将离开这里,看着窗外那棵枸杞树,总想说点什么。
我依稀还能感受到去年八月阳光的刺眼,窗外蝉鸣不断,雨后的空气带点湿闷。支教团临时接到通知要在这个月服务宁夏中宁县关帝村的一个爱心小院,就这样,带着心中无数的未知上路了,一个行李箱,一个书包,和捏在手里通向西部的车票。六个人,从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湖南和四川来到宁夏,买好被子凉席盆桶笔墨又辗转两个小时的火车到爱心小院。小院的主人叫张艳琴,一位年过五旬的农民大妈,没有任何固定收入,运转着一百多平米的爱心小院,也撑起了五十多名留守儿童的家。
那个月的记忆太多,想说却不知从何讲起。小院的孩子们有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五六岁,每天清晨我都在他们轻俏的脚步声中醒来。排好两队,出门在乡村公路上晨跑,公路两旁是西瓜地、玉米地,偶尔能听到马嘶牛哞,猫猫狗狗也会来凑热闹,跟着我们跑上一段,一二一喊出的口号能在田野上回响半天久久不散。我教他们音乐,教他们唱歌,当我第一次用吉他演奏乐曲时,他们好奇和惊讶的表情我至今难忘。他们与我们是相反的,在农村长大,从小打交道的是阳光、空气、水和庄稼。我们娴熟于固定的简谱,而他们更熟悉大自然不断变化的旋律。那个月,我的教学没有按节奏和音律那样严格要求他们,而是让他们唱出内心想唱的声音。经过自然洗涤的他们,每个人的嗓音都是独特的,没有刻意的修饰也很美。离开的时候团县委派了几辆车来接,几十个学生都到门口送别,相拥成一团哭泣,唱起了我教他们的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感谢生命中一个月短暂的相伴,也感谢这里的阳光、空气、水和庄稼。那些夜晚皎洁的月亮和漫天的星星,和田野里传来的虫鸣蛙叫,我想这辈子都很难忘记,毕竟这是诗里才能读出的味道。
背上行囊,含着不舍和期待,坐上几个小时的火车和汽车,到了要支教一年的地方:宁夏泾源县新民乡中心小学。比起关帝村,这里有更多的山,更有回族的氛围和风俗。小学有二十多位教师,五百多名学生,是所一到六年级的完小。教学楼和学生宿舍靠在一起,它们和教师宿舍的距离又不足二百米,加上食堂和水房,就是这所小学的所有内容。门口是条街道,有卖菜的,卖零食的,和卖面的。卖菜的洋芋西红柿居多,零食以辣条和干脆面为主,卖面的就基本只做炒面了。附近是几个村子,也是小学的主要生源,两公里内的学生走读,两公里外的学生可以申请住校,所以这个小学还有两百多名住校生,每晚要上自习到八点。
刚刚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全日制教师。我负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通俗点说就是计算机,带全校三至六年级共十四个班的课。其他五名队友则各负责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外加和语文班主任包揽这个班的美术、音乐、科学和思想品德。由于今年乡小教师尤其匮乏,我们也是第一届在这里几乎全带主科的支教团。早晨七点多起床,窗外就回响着孩子们跑步的口号,我们的宿舍正对着操场,清晨的朝阳总是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在脸上,推开窗清风徐来。走出宿舍,又准时响起那套熟悉的广播体操音乐,我已久违了四年,但它却从小学伴我到高中结束,十二载春秋。体操后孩子们回到教室,吃学校准备的营养早餐,每人一个鸡蛋。这些岁月时光,他们的童年,我想没有面包、蛋糕、桃酥、三明治和酸奶这些字眼,更看不到垃圾桶里扔掉的鸡蛋,那是城里孩子才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