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15: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伴随着熟悉的广播声,孩子们纷纷冲出教室,奔向食堂和操场。我悠闲地走在洒满金黄色余晖的草坪上,安静地看着太阳从西南的山口缓缓落下。草坪上几个孩子追着气球,橡胶跑道上两个少女诉说着心事……眼前的这一幕幕、一帧帧仿佛已经出现过千千万万遍。”兰州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成员王亚楠如是说道。她担任的是石屏县宝秀中学初一(3)班的语文老师,从刚刚进校起就开始陪伴这个班的孩子,见证了孩子们从小学步入初中最关键的身份转换期,陪伴她们一路成长。
爱好摄影的她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孩子们的身影、令人难忘的瞬间。如今,站在100天的节点,翻看手中的相册集,回顾一路走来的风景,她感慨万千。“100天的时间,我们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我们的故事不断地被汇集成册。难忘的是同学们在作文里真诚的表达,难忘的是运动健儿们操场上奋力的拼搏,难忘的是孩子们夕阳下敞开心扉的交谈,难忘的是我们都成为了彼此重要的一部分……”
与孩子们相处堪堪三个月的时间,兰州大学研支团志愿者们凭借爱心、包容、新颖的教学思路,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之中。
用梦想点亮希望
李天天(化名)是华池县列宁学校五年级(2)班的“学困生”。上课走神、课后习题不能认真完成,他的这些学习行为习惯深深困扰着吕昭星。一次美术课,吕昭星让全班同学用画笔描绘二十年后的自己。有的同学画的是成为医生救死扶伤,有的画的是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
翻开李天天的美术本,吕昭星看到了一幅身着军装在国旗下敬礼的画像。吕昭星便把李天天叫来谈心,得知李天天的梦想是当兵。
于是,在班会中,吕昭星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各类军校,播放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招生宣传片,并鼓励班上想当兵的同学加倍努力学习,考上军校,以适应高科技、信息化的人民军队。自那以后,李天天上课的状态完全变了。他目光炯炯有神,听讲十分认真,不用督促也能很好地完成作业。
李天天的转变鼓舞着吕昭星。他坚定地表示,在服务地要无愧于每一位学生,把外面更大的世界带给孩子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付诸行动。
走近内心化解心结
家庭环境与教育严重影响着孩子们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如何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研支团成员在校园教育工作中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通过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他们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内心,尝试为他们解开心结。
一个爱出风头的小男孩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常规的批评教育对他而言收效甚微。于是,尹晶决定对这个孩子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尹晶找到了原因,这个男孩在家里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关爱,但长期被父母忽视,孩子心里集聚了很多的郁闷和不快,形成了想通过作怪引起人注意的性格。对此,尹晶建议男孩的父母改善家庭环境,多给予孩子一些关爱,以此促进男孩学习态度的转变。经此一事,尹晶在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启示:要学着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比起这个男孩,宝秀中学初二(3)班的班主任李祉欣所面对的情况则有所不同。班上有个女孩,表现得非常乐观向上,和身边的小伙伴打成一片。一天晚上,她悄悄找到李祉欣,聊了很久很久。她说:“老师,我想和您聊一聊我的家人。”李祉欣静静地听她说着,任她宣泄着情感。“我只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办法让他们的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至少,我可以在这仅有的时间里,让他们再次感受世界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爱的传递。”
在列宁学校,张旋也曾为一个男孩苦恼过。“有一个叫张晨(化名)的男生,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也不认真。后来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才知道他太难了。”智力残疾的爷爷和年老体弱的奶奶、离家出走的母亲和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学习的父亲组成了孩子生活的家庭。在家里,孩子肩负着照顾爷爷奶奶的重担,却荒芜了学习习惯的养成。随后,张旋多次找张晨谈心,跟他谈眼下的生活,也谈人生和理想。“我告诉他,人不可以选择出身,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未来的人生道路。他听得似懂非懂,但慢慢开始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了。我想他应是有所感触了。”看到张晨的改变,张旋由衷地高兴,“希望将来他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做孩子们的暖阳
“孩子,水洼里的小鱼成千上百,你救不完的。”
“我知道。”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救它们?你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是小学课文《这条小鱼在乎》里的句子。
在列宁学校支教的何靖脑子里时常会想起这篇温暖的课文,“每条小鱼都在乎”成了她的支教宣言。
“来到这边之后,我才发现,‘每条小鱼都在乎’‘不放弃每个学生’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对学习的态度也很淡然。”
可“每条小鱼都在乎”的支教宣言始终激励着何靖。她迅速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开始了一次一次地单独辅导,又联系朋友开励志分享会,去家访,写表扬信。各种方法尝试下来,虽然孩子们的成绩还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他们都变得自信开朗了很多,开始爱学习了,也开始对未来有所期待、所规划了。最后,何靖感慨道:“这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激励着我对孩子们充满信心。”
用心、用情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每一位研支团志愿者坚守的准则。包雨灵所任教的列宁学校三年级(2)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因智力残疾无法和其他孩子一样参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担任该班语文教师的第一天,包雨灵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的不同,上课时她会时不时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甚至会故意“逗”班上的其他孩子;有时又会在课堂上酣然入睡。
班上的其他学生都把她当作一个特殊对象。下课时,虽然她极力想要融入大家的游戏,但总是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玩耍。每当这个时候,包雨灵都发现女孩的眼神里满怀期待。于是,包雨灵告诉全班同学:“她是班级的一份子,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老师喜欢她,就和喜欢大家一样。”包雨灵不断地提醒班上的孩子们,女孩是班级的一份子,大家要和老师一样关心她、爱她。慢慢地,包雨灵发现,课间时有同学会主动和她说话了,在课堂上,她也会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再随意走动,甚至早餐时会抢着帮其他同学摆放板凳,课间会第一个冲上来擦黑板……她真正融入了这个班级,也真正被这个班级所接纳了。
要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信念的种子,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引导与培养,何靖和包雨灵在坚持不懈地做着这样的努力。
在西坡学校当体育老师的林令辉在尽心尽力尝试着将家国情怀的培养引入了体育课。
“2022年,我们即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孩子们,对冰雪运动了解甚浅,我便利用体育课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带他们认识冰雪运动、了解冬奥会知识。”新鲜知识的引入让孩子们兴致昂扬,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更是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进而培养了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牢记初心与使命,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让青春焕发新的光彩,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僻远的土壤上,让梦想的种子在一颗颗稚嫩澄澈的心灵里发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