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研支团:用最美好的青春温暖山城

 

2017-03-30 14:3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前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投身志愿服务,在磨砺中成长,他们坚定执着,在奉献中绽放青春,他们有着共同最动听的名字——西部志愿者。用最美好的青春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最澎湃的热血洒向最偏远的乡村,这就是支教。

  从哈尔滨到重庆,从东北到西南,两千九百多公里的距离只是心中踏出的那一步,只为支教的赤诚之心,黑龙江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徐智超和陈妍霖主动选择了最为偏远的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米心小学。在这里,他们始终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真心去走进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用细心去关怀每一个学生,用决心去成就每一个学生。

  ·真心近留守

  初来米心镇时,徐智超和陈妍霖两位老师发现米心小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留下的只有空荡的房子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学生们的性格大多比较孤僻自卑,想要真正地去温暖这些孤独的心灵,唯有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去走进打动他们。所以,两位老师制定了“走进去,带出来”的计划。

  “走进去”——走进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两位老师趁着每天放学后的时间,陪着学生一起回家,去学生家里家访,跟家长们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留守儿童们一起过生日,为他们准备小小的礼物和漂亮的生日蛋糕,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孩子们脸上天真灿烂的笑容无疑是两位志愿者老师用真心换来的最好的回报。

  看过学生们简单空荡的家;走过他们每天上下学的泥泞路;听了他们许下简单的的愿望,一次次地走进学生们的家庭和内心,让两位支教老师更加坚定地想要带给这些可怜的留守儿童多一些关怀,将他们带出来。

  “带出来”——将这些留守儿童带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带出去体味友情亲情的所带来的感动,让留守不再感觉到孤单。两位老师在周末便带着这些留守的学生去野炊,爬山,徒步郊游......

  简单的野炊,朋友亲人般的玩闹与呵护,将学生们的身心彻底带出来,让他们放松心情,增加友谊,也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去拥抱爱护自然,与快乐同行!

  险峻的高山并没有阻断学生们向上攀登的心,有老师的鼓励,更多的却是学生们的勇敢和互助,老师告诉学生们生活就像是登山,只有自己亲自去经历这其中的艰难,才能看到别人无法看见的美景;只有朋友亲人间相互扶持与鼓励,才能到达共同的目标。当冲着天空大声呼喊的瞬间,相信他们不止收获了美景,更重要的是勇敢坚定的心!

  并不是所有的旅行都会照着既定的路线走下去,可能会迷路,可能会彷徨,但只要坚持下去,也许会开辟出不一样的路,欣赏不一样的美景。就像这次徒步,偏离了回去的路线,却是因为坚持,找到了回家的小船,相信多年后学生们仍会记得找到那条归路的兴奋与自豪。

  每一次将学生们“带出来”,带他们走不同的路,带他们领会不同的人生,两位老师用自己的真心去走进这群留守的孩子们,陪伴他们,让他们不再孤单!

  ·爱心暖严冬

  冬天,对于地处偏远的重庆市潼南区米心小学孩子们来说,没有满城冰灯的绚丽,也没有漫天白雪的浪漫,有的只是难以忍受的阴冷和潮湿。一到冬天,米心小学的许多孩子因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御寒的衣服和鞋,他们依然穿着破旧的凉鞋和单薄的衣裤。

  为了让这些可怜的孩子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寒冬,两位老师统计了学校里贫困学生所需衣物及文具,动员自己身边的人以及社会的好心人士为这些孩子捐钱捐物。最终,通过两位老师的奔波,黑龙江大学和潼南区团区委的帮助,黑龙江大学学生艺术团的学生们发起号召为孩子们捐献衣物以及漂亮的演出服;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了义卖筹款活动,将筹得的两千多元爱心捐款为所有的孩子买了暖和舒适的手套。

  重庆市森林小学更是号召本校的学生们对米心小学的学生们进行一对一地帮扶,电话交流实现每个孩子小小的心愿。

  这些好心人的善举给米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让他们学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小小的善举,简单的奉献,两位老师用爱心搭起了孩子们温暖过冬的桥梁,带给这些农村孩子无尽的温暖和希望,让他们这个严冬不再寒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