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2018-05-09 14: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凌晨四点我回到宿舍,脑海中浮现出学生吉布莫日歪因病紧急送入医院时的情景:她瘦小的身躯蜷缩在医院病床的角落里,小脸蜡黄,双眼无神,呆滞地看着天花板上的灯焦急地等待着医生的诊断结果。她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天亮,我头快疼炸了,好想回家。”

  时光荏苒,转眼间,在凉山支教的日子就要接近尾声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仿佛都还在昨天,历历在目。

  2017年8月23日,大学毕业的我们,告别熟悉的人,离开熟悉的地方,七个人共同踏上了西行的列车。2037公里,26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翻山越岭终于抵达支教地之—四川省普格县。而如今,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回顾这一年,心中百感交集,有太多的回忆涌上心头。

  初到普格,乐观面对,知足常乐

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普格分队成员合影。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普格分队成员合影。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连绵的山川,一个接一个的隧道,直线升高的海拔。原来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千千万万志愿者们最牵挂的地方——大凉山。然而那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个陌生地方的好奇和担心。文化,习俗,语言,生活习惯都在考验着我们。由于水土不服,第一个学期,我几乎每天拉肚子,很难进食。山上的蚊子把裸露的皮肤叮成了马蜂窝,每天奇痒难忍。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本土方言的沟通障碍,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也都成为了支教工作的阻力,然而我却从没有想过放弃,既然已经选择走上这条道路,就必需要坚定地走下去。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普格分队成员林琳在课堂上。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普格分队成员林琳在课堂上。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根据学校教务处安排,我被分到了初三年级担任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缺少专业的化学实验员,孩子们对于实验操作的经验几乎为零。针对此种情况,开学初期,我在班里开办了化学互助兴趣小组。利用每天晚自习上课时间,为化学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补习功课。161天,百余小时,风雨无阻,从未缺课,一学期下来了,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坚持总会有回报,经过不懈地努力,在上学期化学学科的期末考试中,班级平均分位列平行班第二名。

  (安徽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林琳在课堂上为学生辅导作业)

  索玛花开时节,再拾芬芳回忆

  我想,我不会忘了那个下雨的早晨,学生阿补海勇虽然身着单薄衣衫,但眼里透露出的对知识的渴望;我想,我会怀念那个火烧云遍布的傍晚,小姑娘苏朝红小心翼翼地把冒着热气的白馒头送到我手中,说“老师,您辛苦了!”;我想我会铭记那个飘雪的下午,单亲家庭学生吉热次呷为表达他学习的决心,在信里写下八个字“破釜沉舟,全力以赴”。

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普格分队成员林琳与学生在一起。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普格分队成员林琳与学生在一起。安徽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在我的心里,学生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每一个都是宝贝,尚且稚嫩的他们也许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也不知道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从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望又有些倔强的眼神里,我坚信他们才是这座大山里的希望,总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精彩的人生!

  就这样,发生过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回放。支教只有一年,但这一年中收获的宝贵记忆,我定会珍藏在内心深处。它是我一辈子的财富。一年的支教,我教了他们知识,但是他们教会了我,对生活要保持热忱,要充满希望。一年支教,一生怀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时间会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会算数!

  (作者:林琳,安徽师范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中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