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6 08:4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我叫赵将,系安徽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支教服务单位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普格中学。
离开支教岗位一个多星期了,今天才得以坐下来好好回味支教的生活。一年360多天,时间过得真快。人们都习惯站在此刻,回望来时的路。我也觉得一年支教生活结束后,确实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安徽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赵将在课堂上。赵将 供图
清晰记得,15年8月24日我从成都坐火车到了凉山州府—西昌。那天西昌下着很大的雨,夜里十点到凌晨两点多都是风雨交加。火车站门口,我只身一人撑着把雨伞等着我们最后一名队友的到来。虽然是夏天,凌晨的西昌却有几分寒意。我打着雨伞在出站口门前来回地走,活动手脚,以此取暖。
第二天,我们在西昌搭乘汽车赶往普格县城。因为修路和夏季多雨,70公里的盘山路愈显得泥泞不堪,汽车开的缓慢、行进艰难。但雨后清新的空气、沿途满山的翠绿、心中对支教地的好奇驱散了倦怠和疲惫,凉山的山水草木给了我一路的惊喜。三个半小时后,我和队友到了普格县城,县城坐落在两座山之间一条狭长和缓的地带上,我们支教的学校在这其中一座山上。
安顿好生活,日常教学活动就正式开始了。一年中,除了担任高一(10)班的语文课教师,我还承担着高一全年级、10个班级的《禁毒与防艾》课的教学活动。还清晰地记着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虽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由于过度紧张,课上到一半时脑袋短路、不知如何接着讲起。那时候的我是:略显尴尬、汗如雨下。一位彝族男同学给我递了一张纸巾,我轻轻擦去脸上的汗水,迅速调节心态后又继续讲课。这张及时递上的纸巾不仅让我看到了彝族孩子的懂事与淳朴,也让我在内心深处感动许久。我知道,在同学们的心中我是安徽来的志愿者老师。可能我要带给同学们有别于本地老师的一些东西,可以是年轻的朝气蓬勃、课堂氛围的活跃、课上课下用心地交流、师生关系的亦师亦友……
安徽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赵将晚上为彝族孩子辅导功课。赵将 供图
志愿者最重要的是精神风貌和工作态度。周三、周五的早自习、每个星期语文正课、每个班的《禁毒与防艾》课,我要求自己精心准备课堂内容、认真对待课堂的每一分钟。密密麻麻的备课笔记、430兆的《禁毒与防艾》课件记录了我一年以来的教学准备。在语文课上有课堂必学内容、有课外诗词内容,也教会孩子们唱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红楼梦中的《葬花吟》和《枉凝眉》等等经典诗词。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语文在传授知识以外,还担负着“美育”的使命。即培养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而在《禁毒与防艾》课上,我会以禁毒防艾为主线,添加一些课外有意思的知识。比如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的名川大山、中国近现代的散文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深与同学们的感情、活跃课堂氛围,我私下又学了几十首彝族歌曲。从吉克曲布的《不要怕》、彝人制造的《七月火把节》、到阿诺乐队的《大地之子》、奥杰阿格的《水西谣》等等歌曲,随着会唱的彝族歌曲增多,我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