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天津大学研支团为边疆学子讲授汉字美学助力文化润疆

 

2025-10-28 09: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合该校新竹书画社开展“从刻骨到行云:古文字与书法”云课堂活动。

  天津大学新竹书画社成员在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开讲“从刻骨到行云:古文字与书法”课堂活动。天津大学研支团供图

  课堂以汉字三千年的演变为脉络,从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到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的小篆,到汉代隶书“蚕头燕尾”的笔法;从草书的恣意挥洒,到楷书的端正楷模,再到行书的行云流水,主讲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配以精美制作的课件,将汉字从“刻画符号”到“笔墨艺术”的演变历程娓娓道来。

  在介绍传统书法工具“文房四宝”环节,主讲人讲解了笔、墨、纸、砚的种类与特性,更通过在线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材质毛笔的弹性、宣纸的洇墨效果以及研磨的过程。

  课程还特别设置了“书法名家与人格精神”板块。主讲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楷书之祖”钟繇,到“书圣”王羲之,再到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等历史名家的艺术成就与人生故事。中国书法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书写者品格、情操与生命体验的投射。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悲愤交加的笔触、苏轼《寒食帖》中跌宕起伏的意气,都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字如其人”的文化内涵,感受到笔墨背后蕴含的人文情怀。

  “我们希望通过云课堂,让边疆地区的孩子们不仅‘认识’汉字,更能‘读懂’汉字背后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天津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成员蒲云鹏表示,将继续依托高校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的“文化润疆”活动,通过云课堂、青鸟广播、书信交流等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播与传承。(记者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