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10: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老师,这样捆扎能染出好看的花纹吗?”在贵州省石阡县第二小学的教室里,学生们围在天津工业大学研支团成员身边,举着白布追问。近日,由天津工业大学研支团联合该校青年师生开展的“非遗传承桥”活动,让古老的扎染技艺走进石阡县的乡村课堂。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在线为贵州省石阡县第二小学的孩子们讲解扎染知识。天津工业大学研支团供图
活动中,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线通过“折叠-捆扎-染色”的步骤,讲解了扎染技艺。研支团成员则在线下的活动现场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进行扎染的步骤操作。遇到害羞不敢动手操作的孩子,研支团成员通过示范操作,鼓励他们勇敢参与体验,点燃他们的创作热情。

石阡县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进行扎染操作。天津工业大学研支团供图
“原来非遗不是课本里的图片,是能握在手里的美好。”课堂上,孩子们的扎染作品充满了巧思:有的在布上扎染出飞机的轮廓,有的染出一朵朵小花。

学生们兴奋展示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天津工业大学研支团供图
从高校到乡村,从大学生到少先队员,这场“双轨联动”的非遗教学,不仅让扎染技艺在黔乡落地生根,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以专业能力服务基层的责任与担当。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扎根教育一线,推动更多特色教育资源与乡村教育需求精准对接,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教育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记者 李彦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