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09: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踏着晨光走进服务地校园,开讲了“开学第一课”。他们怀揣着精心打磨的教案与满脑的教学巧思,在小学、中学、高中,让课堂成为孩子拔节向上的成长土壤。
研支团成员黄明佳在四川省雷波县城关小学开讲“开学第一课”。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供图
“备课日记”:打磨细节,让知识落地
新教材摊开在案头,新课标要点划满笔记本,从教案到板书,研支团成员逐字逐句打磨每个教学细节。
服务于四川省雷波县城关小学的王奇江捧着写满批注的教案,凑在带教师父桌前,请教怎么让“逻辑推理”这个抽象概念,变成学生能摸得着的例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第四小学的徐锐帆针对数学公式记不住的痛点,编起了“加减乘除排队站,括号先来把门看”的顺口溜,还特意念给办公室里的教师们听,直到大家跟着节奏读并记住了要点后才满意。四川省石棉县城北中学的彭雪棋则对着三种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反复推演,最终敲定了“用矿泉水瓶演示水面浮沉”的创新方案。
服务于四川省石棉县城北中学的研支团成员冉雪正在备课。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供图
“课堂巧思”:活化课堂,让教育扎根
课堂上,研支团成员的“独家配方”各有侧重,却都在努力让知识与思想在互动中扎根生长。
在四川省石棉县七一中学,研支团成员庞丝宇组织学生演绎革命故事,让课本里的历史有了可触摸的温度;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的文淑冀带着“情绪温度计”走进课堂,让学生们用0-10分为焦虑打分。他组织学生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化解了孩子们开学的压力;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胡里奥发起“民族团结拼图赛”,当孩子们合力拼好中国地图,一句“少了一块都不行”道出了心底的家国情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的李洪非则将时政新闻转化为阅读材料,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讨论中,让课本知识与时代脉搏同频。
在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研支团成员文淑冀为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供图
“成长手册”:精准施策,让孩子“发光”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得按性子施肥”,这是研支团成员们的共识。他们用细致的观察和针对性的措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长的节奏。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杨倩收集了学生们的“心愿卡”。“想读更多故事书”“想写出生动的记叙文”“想把古诗编成歌”,看到学生的想法后,她精心策划并开设了“经典绘本共读”“生活观察写作”“古诗吟唱”等特色课程。四川省石棉县城北中学的何雨诗为初三的学生们建了“知识成长档案”。翻开册子,学生的物理错题从“每周8道”减到“2道”,旁边贴着她的批注:“浮力公式掌握了,下次试试复杂场景应用!”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的李小红发现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后,从元素周期表开始重讲,还编写了“氢氦锂铍硼,厨房找不同”的口诀。当学生指着醋瓶说“这里有氢元素”时,抽象的符号终于有了温度。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研支团成员李小红正在给学生讲题。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供图
下课铃响时,四川省石棉县希望小学的孩子围着刘城旭叽叽喳喳询问关于无人机的知识。“老师,无人机能飞多高?能看到我家吗?”他笑着答应:“下次我把无人机带过来演示,咱们一起看!”四川省雷波县民族中学的课代表羞涩地对高顺娇说:“你是第二个来我们班的川农老师,我们都喜欢你!”科学课代表则把画着“会飞的房子”的科幻画塞给游今,画纸边缘还沾着铅笔屑。这些稚嫩的声音与纯真的举动,藏着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新学期的画卷正慢慢展开,川农大研支团成员们用行动证明,开学第一课不是终点,而是师生们共同成长的起点。研支团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把专业素养化作课堂上的智慧火花,把满腔热忱注入对孩子的用心陪伴,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点亮梦想的火种,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永不褪色的青春力量。(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刘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