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8: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东南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在云南南华、新疆石河子、内蒙古五原县、江西共青城等服务地,开展“云上科学桥:智启新时代”科普帮扶系列活动。活动依托东南大学优质学术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为西部学子打通了接触前沿科学、链接优质教育资源的“云端通道”。
专家大讲堂:院士名家云端开讲,前沿科学触手可及
本次“云上科学桥”活动开设“专家大讲堂+科普小课堂”两大核心板块,服务师生超万人次。专家大讲堂邀请东南大学的学院书记或院长、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担任主讲,以趣味化解读、案例式教学,将高深科学知识转化为西部学子能听懂、感兴趣的内容。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导、物理学院院长董帅,在南华县民族中学带来“离经叛道话物理——现代物理的文字趣释”专题讲座。讲座中,董帅摒弃传统枯燥的理论讲解,巧妙结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生形象解读了相对论和量子论背后的物理实验现象,让现代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金立左走进南华县第一中学,以机器人视觉为核心主题,与线上线下数千名中小学生展开深度交流。讲座中,金立左没有局限于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分享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计算机视觉在生活与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现象切入,逐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领域,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兴趣。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吴俊教授为五原县第一中学师生开展讲座,以柔性芯片系统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柔性视觉芯片和柔性触觉芯片两种应用方向。他结合生活实例,生动地为同学们科普了柔性芯片是如何实现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东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孙悦开展“超导的发现与应用”专题讲座。孙悦从超导的发现历程入手,介绍了超导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并展望了超导研究的未来方向。整场讲座逻辑清晰、内容系统,让学生全面超导领域的核心知识,理解其科学价值与应用潜力。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姚惠峰,以“能源化学前沿:智能有机光伏电池”为题,面向多所中西部地区学校的师生,通过动画演示、数据对比等方式,讲解了光伏电池的发电原理、结构组成以及智能有机光伏电池的技术优势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清洁能源领域的前沿成果,树立绿色能源意识。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李骏扬在题为“千奇百怪的机器人”的讲座中,通过展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不同类型机器人的实物图片与工作视频,详细介绍了各类机器人的外形特点、功能用途与技术原理,让南华县各小学师生直观感受机器人技术对生产生活的改变。
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乾乾以“更聪明的微纳机器人”为题开讲。王乾乾重点介绍了微纳机器人的微小尺寸特性与独特工作原理,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其在医疗领域、环境领域、工业领域展现出的巨大应用潜力,让学生看到微观世界里的科技力量,拓宽科学视野。
科普小课堂:精准对接需求,打造东西协作科教样本
与专家大讲堂的“高规格”形成互补,科普小课堂以“轻量化、常态化”为特点,依托支教地学校科创课、社团课程,由东南大学研支团联合校内10余个学院,开讲五十余次科普课程,将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在云南南华,研支团重点打造“精细化、微型化、云端化、趣味化”课程体系,联合交通、土木、建筑、医学院、化工、电气等学院开展15场社会科普课堂,内容涵盖理化趣味实验、机器人编程实操、前沿科技解读等。课程面向全县中小学生公开招募,针对当地学生认知水平打磨课程内容,既避免“知识脱节”,又确保“趣味十足”,助力南华县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
在江西共青城,科普小课堂精准对接地方教育需求,创新推出“高校资源-支教衔接-校本落地”三维联动机制。东南大学研支团依托生命医学、交通、能环、土木等专业学院力量,开发出“循迹小车”“垃圾分类”“生命健康教育”等系列课程,实现科教资源与校园课堂的精准匹配,有效提升科普教育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
在新疆石河子,研支团聚焦启蒙性、实践性、创新性课程,携手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交通学院、计算机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各院系优势力量,打造“科普+实践”的课程体系。面向第八师一五〇团中学、一四九团中学两所学校,累计开展了16场科普实践课堂。课程囊括非遗传统、前沿通信、生物实验、趣味化学、生态保护等丰富的实践主题。研支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师课堂,带领支教地学生感受科学的奥秘,提升其科学素养。
在内蒙古五原县,研支团联合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前沿技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科普实验开展、经典名著领学等进行了线上科普活动。系列活动为支教地学子打开了一扇扇窗户,带领同学们感受到前沿科技的无限可能,提升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五年深耕结硕果:从“科教桥”到“成长桥”,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据悉,“云上科学桥”项目是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20年11月起打造的长效帮扶品牌。项目旨在瞄准“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优质科教资源短缺”痛点,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构建“高校-支教地-实验区”三方联动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高效流通。
该项目实施五年来,成效逐步显现。越来越多西部学子通过“云上科学桥”了解东南大学、树立科学梦想,部分学生还在研支团带领下参与科技竞赛,斩获多项奖项。同时,前沿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活动传递到支教地学校,助力当地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东南大学研支团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优化项目模式,推动更多优质学术资源下沉西部,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西部学子心中发芽,为乡村振兴、科教兴国注入青春力量。(记者 李彦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