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江西师范大学研支团赴贵州省望谟县开展推普活动

 

2025-08-25 09: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为深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近日,江西师范大学“井冈红”研究生支教团赴贵州省望谟县开展推普实践活动。团队以“普通话推广+红色文化传承”为主线,深入望谟县桑郎镇桑郎村、蔗香镇板陈村、新屯街道新屯村、边饶镇播东村、望谟县中等职业学校,以“一支笔、一首歌、一封信、一堂课”的形式,用语言架桥,以文化润心。

  为深入了解望谟县各乡镇村民及学生的普通话掌握程度、日常使用频率与场景,团队成员们开展问卷调研活动,为后续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通过与村民的互动,增进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使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富实效。

  “一支笔”——笔铸初心

  画笔是描绘家乡的工具,更是寄托初心的载体。研支团成员以“以笔绘乡情”为引,握着孩子们的手教他们用色彩说话。课堂上,孩子们有的绘画布依族服饰的锦绣纹路,有的纵情铺展家乡的山水。其中一个女孩画的渔水之乡尤其动人,画面有许多游弋的鱼儿、细心勾勒的芒果树,还有香软的板陈糕。这些绘画作品不仅是纸上风景,更是孩子们心底最珍贵的记忆。

  团队成员们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与众不同的绘画奖状。他们拿到奖状的那一刻,一声声“开心”“喜欢”比画里的色彩更鲜亮,比任何赞美都让人感到温暖。

  “一首歌”——歌咏信仰

  红歌是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歌声是传递信仰的生动方式。活动中,研支团成员演唱一曲赣鄱人民耳熟能详的《映山红》,深深感染了当地村民。“远方的朋友呀,欢迎你到新屯来,家里只有粗茶淡饭,请你莫见怪”,新屯村村民质朴的歌声饱含了对研支团成员的热烈欢迎。桑郎村的孩子们演唱了布依族民歌《王母谣》。歌声里,红色精神与民族音乐在课堂上实现了共振,信仰在音符间薪火相传。

  “一封信”——信承星火

  书信是情感的纽带,更是星火传递的桥梁。研支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写书信。笔尖下的温情在课堂中流淌,孩子们将对父母的思念、对未来的期许倾注在信纸上。

  桑郎镇的一位小女孩在信中写到:“谢谢你们,想和你们说,你们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值得的!”书信在此刻成为传递感恩与希望的星火,照亮彼此的心灵。

  “一堂课”——课育新苗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更是滋养幼苗的沃土。团队成员们精心挑选了红色故事《小英雄雨来》中“夜校读书”的片段进行了诵读。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课堂上,孩子们跟着研支团成员字正腔圆地诵读着这句话。跨越时空的诵读声仿佛在此刻交汇,孩子们跟着雨来的脚步走进了那段热血燃烧的红色岁月,也悄悄为孩子们种下了一颗红色精神的种子。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江西师范大学“井冈红”研究生支教团让规范用语从“学起来”到“用起来”,成为沟通的桥梁,也让红色文化在互动中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承贡献了青春力量。(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