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0: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提升边疆地区青少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日前,辽宁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推普小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轮台县、博湖县,走访西部计划志愿者、商铺经营者、景区讲解员、驻村干部等不同群体,并深入多个社区乡镇、学校、医院、集市等生活常见场景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
深度调研:摸清需求,让推普“接地气”
研支团推普小队深入库尔勒市、轮台县、博湖县三地,针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商铺老板、景区讲解员以及驻村干部展开对话,在倾听中梳理问题,在交流中凝聚智慧,为后续开展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初来乍到”的博湖县西部计划志愿者(两位维吾尔族姑娘)向研支团推普小队讲述了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声调的把握、复杂词汇的运用、摆脱原有语言习惯的影响等,也分享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坚持与普通话标准的同学进行交流、反复练习发音、多听多看新闻进行积累等。西部计划志愿者小吕和小赵,在博湖县服务一年后,选择续签继续服务。拥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他们表示,因沟通不畅造成的无力感,曾让服务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服务于轮台县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小吴则是一位扎根新疆服务三年的“老将”。他分享了自己在服务中的收获与成长的同时,也强调了语言是心灵的桥梁,在推普的过程中,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为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基层商户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研支团成员深入库尔勒市内商铺,开展了一场聚焦“普通话能力与商业经营”的深度调研。成员们细心留意顾客与商户的交流过程,并与店主、摊主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商户们讲述了因语言不通带来的真实困扰,比如无法向游客详细介绍特色产品,难以理解外地批发商的订单要求,甚至在处理售后问题时因表达不清还产生了矛盾。这份朴实的“焦虑”深深刺痛了队员们,也让他们明晰了后续活动的开展思路。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博湖县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研支团成员从文旅发展与基层治理两个方面入手开展调研访谈,收获了丰富的“本土经验”。初到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讲解员萨热古丽正在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向游客介绍着这里的优美风景与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讲解结束后,研支团成员采访了萨热古丽。她表示,在最开始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声调不易把握,也曾饱受“怕出错,不敢说”的心理煎熬。在与同事的交流请教与反复练习中,她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萨热古丽的话,让研支团成员意识到,将普通话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与工作场景,是提升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研支团成员还拜访了村民委员会干部古丽妮尕尔·艾沙江。她扎根基层,主要负责乌兰再格森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她介绍了不少在村民中推广普通话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利用村民大会、文娱活动等进行基础教学;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带动家长学习;结合生产生活需要如电商、旅游接待等开展情景教学等。
这些带着泥土芳香,展现真实需求的调研结果,为后续推普实践的开展打开了思路,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
文化浸润:以文化人,让推普“有深度”
文化是语言的根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研支团成员深耕文化沃土,走进文化场馆、街道社区,并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推普活动。将普通话推广融入历史根脉与现实生活,让推普不拘泥于单纯的语言教学,在文化感知中深化理解,在情感共鸣中凝聚共识,为推普工作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研支团成员先后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西域都护府博物馆进行考察学习,深刻感知馆藏呈现的西域考古发现、各民族交融的历史印记。走出展厅,成员们就地取材,用通俗易懂的普通话录制推普宣讲视频。此刻,历史与现实在普通话的声韵中交汇,青春与担当在镜头前熠熠生辉。
走出展馆,研支团成员将目光锁定了基层社区。在库尔勒市萨依巴格街道楼兰社区里,成员们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云游故宫”活动,让孩子触摸到辽沈大地的文脉。在“我心中的故宫”绘画环节中,八角殿宇、藏书圣地在纸上浮现。孩子们用多彩画笔勾勒出对盛京风华的想象,每一笔每一划,都蕴藏着跨越千里的文化向往。活动尾声,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走上台前为大家分享创作的思路与活动的感悟。看着孩子们充满激情与自信的面孔,成员们深感此次活动的意义非凡。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红的绿的圆脑袋,肚里点着小灯台,正月十五街上摆,引得游人看过来。”库尔勒市丝路街道索克巴格社区的活动室内,灯谜与童谣的朗读声此起彼伏。研支团成员结合灯谜,讲汉字故事,带领孩子们感悟花灯文化,感受古老汉字智慧。他们引导大家参与花草纸灯笼制作,让孩子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孩子们高举制作的灯笼时,眼中闪烁的光芒,不仅是对花灯的喜爱,更是用普通话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场景教学:融入日常,让推普“真落地”
普通话的推广,要扎进生活的土壤里,才能真正学以致用,落地生根。推普小队深入市集、医院、学校等多个场所,将普通话推广教学与具体工作、学习情境相结合,让推普工作落地见效。
在库尔勒的巴扎里,研支团成员结合商户实际需求,开展“场景化”教学。在水果摊前,教学重点是与顾客交流常用句,如“新鲜,甜!”“xx钱一公斤”“给您称好了”“扫这个码”等。许多商户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学好普通话不是“任务”,而是“刚需”,是提升竞争力、拓宽财路的“金钥匙”。
一句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可能就是患者心中的一份踏实与信任。研支团成员在轮台县人民医院开办“每周一课”常态化培训班。他们紧密结合医疗工作场景,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教学、分组练习等形式,帮助医务人员掌握普通话的基本发音方法和医患沟通常用语、医疗文书规范表达等实用技能,从而更精准、更贴心地服务群众健康。
“我们为什么要学好普通话?”博湖县高级中学的教室里,研支团成员从政策解读与成长经历双轨切入,向学生们生动阐释普通话对升学就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意义。通过设计绕口令接力、词语接龙擂台赛等互动游戏,让整场宣讲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与动力。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的状态,研支团成员仿佛看见未来新疆的新一代建设者更加自信,拥抱未来的身影。
互动实践:主动参与,让推普“见实效”
由“旁观者”主动转变为“参与者”,才能让此次行动真正发挥实效。研支团成员针对社区青少年、景区游客、村干部及村民开展配音秀、诗朗诵、定制辅导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勇敢开口、自信表达,让普通话不仅成为沟通的工具,更成为凝聚情感、传递文化、赋能发展的载体。
库尔勒市丝路街道索克巴格社区的活动室里,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研支团成员们从普通话基础培训入手,从声调到发音力度,从语气到人物心理,逐字逐句带领孩子们把握和打磨。通过练习,孩子们逐渐掌握了不同角色的说话风格:哪吒的俏皮活泼、敖丙的沉稳内敛、太乙真人的幽默风趣,都被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生动诠释出来。上台展示时,他们的声音与电影画面完美融合,仿佛自己就是电影中的角色,甚至有的小朋友还配上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引得台下掌声阵阵。活动结束后,两位小姑娘跑过来说:“老师,谢谢您,您讲得特别棒。今天的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我很开心。”
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里,一首字正腔圆的《月光下的中国》在辽阔的水天之间澎湃激荡。研支团成员以舞台为讲台,以朗诵点燃红色情怀,并现场邀请游客参与方言趣味挑战,纠正“n/l不分”“前后鼻音混淆”等问题,不仅为景区增添人文厚度,更让普通话的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深入人心。
此外,研支团成员还深入乌兰再格森村,以“集中授课+入户辅导”的形式,为村干部开展定制化培训。针对普通话等级测试以及实用发音技巧等内容,精心设计培训环节,及时检验学习成效。集中培训结束后,又深入当地农户家中进行交流。在沟通中纠正日常用语发音,让普通话学习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真正服务生产生活。
“辽疆同心 四海同音”辽宁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推普小队以精准调研锚定需求,以文化浸润厚植根基,将场景教学融入日常,以互动实践激发活力,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东西,沟通你我的“同心结”,凝聚四海同音、民族复兴的“山海情”!(记者 李彦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