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东南大学研支团在假期开展交通主题科普课堂

 

2025-07-25 09: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合该校交通学院“向阳花”爱心助学实践团开展的至善科普课堂——“畅联未来——万里通途背后的中国智慧”在云南省南华县民族中学举行。科普课程由东南大学第二十七研支团团长张鑫主讲。他带领同学们沿着时间的轨迹,探寻中国交通从古至今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国智慧,并畅想未来交通的无限可能。

  东南大研究生支教团联合该校交通学院向阳花实践团在云南省南华县学民族中学开讲至善科普课堂。东南大学研支团供图

  活动伊始,张鑫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交通场景为引,按照“古代交通工具”“近代交通变革”“现代交通工具”“城市交通变化”“交通科技发展”和“未来交通展望”的清晰脉络,为同学们徐徐展开了一幅中国交通发展的宏伟画卷。

  张鑫生动描绘了先民们从“步行与动物驮运”起步的原始出行,讲述了甲骨文记载的商代“驮队”如何利用驴马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当介绍到汉代用于山地运输的巧妙发明“木牛流马”和敦煌壁画中穿越风沙的骆驼商队时,同学们无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通过《周礼》中“天子驾六,诸侯驾五”的记载,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了古代交通工具与社会等级的紧密联系。

  随后,张鑫讲述了20世纪初汽车作为奢侈品引入通商口岸的情景,标志着中国进入机动化时代。同学们了解到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诞生的里程碑意义,以及从上海、北京起步的公共汽车如何逐步取代马车和人力车,推动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在铁路篇章,曲折的吴淞铁路、“马拉火车”的唐胥铁路过渡期,再到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人”字形线路建成京张铁路,以及风起云涌的收回路权运动推动铁路网迅猛扩张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民族自强与技术引进的艰辛历程。张鑫还讲述了江南制造局建造“黄鹄号”轮船、轮船招商局打破外资垄断,以及近代港口建设和内河航运网络形成的历程,勾勒出近代中国在艰难中前行的交通图景。

  课堂的高潮部分聚焦交通科技前沿与未来展望。张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技术、多元应用场景及政策支持。磁悬浮列车的“无接触”悬浮原理、国内外技术对比以及规划中的沪杭超高速磁浮线,为同学们打开了速度新世界的大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完善的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于碳中和目标的政策驱动,描绘出绿色交通的未来图景。低空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则预示了空中物流等新业态的兴起。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对未来交通的展望:张鑫详细讲解了如何构建三维立体交通网络、其新能源动力革命以及智能化空域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基础设施革新需求。超级高铁的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超导材料突破、国家骨干网规划和极致的安全控制系统构想,以及太空旅行从亚轨道飞行商业化、月球旅游基础设施、轨道酒店到太空电梯的宏大构想,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未来的城市交通场景。东南大学研支团供图

  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课堂进入到充满创意的实践环节。张鑫鼓励大家拿起画笔,将心中对未来交通城市的想象描绘出来。穿梭于摩天楼间的飞行汽车、连接城市群的真空管道磁浮列车、高效智能的立体交通网络、月球基地的交通枢纽、乃至太空电梯的壮观景象……一幅幅充满奇思妙想的未来交通画卷跃然纸上。同学们在绘制过程中,不仅运用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融入了对科技、环境、人文的思考。

  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与该校交通学院“向阳花”爱心助学实践团,通过这堂生动的科普课,在少年们心中悄然播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点燃了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创造的热情,让“中国智慧”驱动未来交通的梦想,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