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华中师大研支团在喀什:心系支教,情暖边疆

 

2025-07-01 10:4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盛老师,我想要加一下曾湘婷姐姐的微信,你方便帮我问问吗?”经过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志愿者盛思瑶的介绍,喀什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姑丽孜巴·艾山与曾湘婷成了微信好友。

  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志愿者在喀什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书信交流活动,架起武汉大学生与喀什中学生沟通的桥梁。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通过真诚温暖的文字,一段武汉与喀什的“师生情”得以延续。为他们架起沟通桥梁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喀什分队的志愿者们。

  2024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的5名志愿者来到喀什大学附属中学,正式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这是我们学校研支团第一次向喀什派遣志愿者,一开始还是会担心,但没过些日子,我们就知道做了正确的选择。”谈起初到喀什的情景,华中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赵恒健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教育学生也是治愈自己

  “把自己当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是志愿者盛思瑶常说的一句话。在喀什大学附属中学,盛思瑶和赵恒健并未选择教授与所学专业相符的科目,而是根据需要被“委以重任”,分别教授英语和地理两门学科。

  回忆起初次站上讲台,赵恒健坦言当时心怀忐忑。在上课前,他用了三天时间进行备课。“看到学生上课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赵恒健说,第一节课他上得“渐入佳境”。课后学生还追着他问问题,帮助他实现了从大学毕业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无独有偶,盛思瑶在教学之初也遇到了一定困难。她所带的高二班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一直不见起色。针对这种情况,她决定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通过谈心谈话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为他们设定了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盛思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设立了合理的奖惩措施,通过让学生多说多演多练,将英语课上得妙趣横生。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盛思瑶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已经升至年级第一。“没想到我们班还能拿第一!”得知班级成绩有如此进步,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第二学期开始后,该班英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与孩子们之间的羁绊,比我们来之前想象得要深。”第二学期,赵恒健已经不再教地理学科了,但是学生有时还是利用晚自习、大课间来找他问问题。如今每周二晚上,他还会特意留下来为有需要的学生补习政治、语文等。而盛思瑶除去为学生讲授英语外,也常常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成了学生心目中文理双修、亦师亦友的引路人。

  “多为学生想一点、做一点,学生就多信你一分、爱你一分。”说起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盛思瑶有感而发。她说志愿者与学生就像是“螺钉”与“螺母”,是相互靠近、相互成就的关系。“只要你用真心相待,就会收获信任的回报,这是我和学生之间独有的‘双向奔赴’。”盛思瑶说。

  不仅要把书教好,更要把人育好

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在喀什大学附属中学举办文创集市活动。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五四”青年节前夕,一天下午,喀什大学附属中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上演。“老师,老师,我这里有两张兑奖券,想交换我自己设计的徽章!”高一年级的学生们通过投壶、扔沙包、抽盲盒等游戏,参与到党史、团史知识竞答中,赢得兑奖券,来兑换由自己之前亲手设计图案并交付制作的青春主题文创产品。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主要是想通过‘思政+美育、体育’的形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地了解党史、团史。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他们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活动策划人志愿者高庭仪说。

  “五四”青年节的文创集市是华师研支团在喀大附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学雷锋”纪念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上,志愿者们组织开展了“我与国旗合个影”、“唱红歌·诵经典”歌咏比赛、喀什古城清扫、人民公园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等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学生争做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努力学习,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志愿者叶梓欣带领学生做广播操。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活动中,志愿者们认真善良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学生。志愿者叶梓欣在学校学的是运动训练专业。在协助学校筹备运动会时,她负责编排开场舞及啦啦操。在指导学生练舞的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女生性格比较叛逆,加之学习成绩落后,常常在排练结束后也不愿回班学习。对此,叶梓欣总是抽时间与她们谈心谈话,并邀请学生周末共进午餐,听学生讲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为她们排忧解难。

  “我之前学习一直不好,陷入了恶性循环。但叶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做到扬长补短,把学跳舞当作放松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手段。再拿出练舞的劲头去学习,成绩慢慢就会有提高。”学生曾乃提古丽·买买提司地克说。

  如今,叶梓欣依然定期会叫上之前练舞的几个女生吃饭,听她们讲近期学生生活的收获与困扰,与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这种“饭搭子”关系,是她和学生之间彼此信任的体现。叶梓欣说,既然来支教了,就要走进学生的成长之中,不仅要教会他们求知,也要教会他们做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在喀什大学附属中学,华师研支团志愿者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积极承担着学校团委、政教科的相关工作。从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卫生检查等日常工作,到成人礼、运动会等重大校园活动,校园里经常闪现着他们匆忙的身影。

  “教书育人是一方面,助力学校建设也是我们的应尽之责。”赵恒健说。为了协助学校举办好2025届高三年级成人礼仪式,赵恒健和高庭仪主动请缨策划活动,并担任主持人。他们针对主持词三次易稿,经常排练至深夜。最终,在全校近1200名师生及家长的关注下,活动成功举办,收获热烈反响。

  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志愿者走进喀什市兰干镇村小开展“我们爱科学”青少年科普教育宣讲活动。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走出支教学校,华中师大研支团志愿者积极投身其他志愿服务,为喀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在团喀什市委的组织下,志愿者们走进兰干镇5村小学,开展“我们爱科学”青少年科普教育宣讲活动。“这里的孩子和喀什市的高中生不同,他们更需要被看见、被关爱。”志愿者亢佳璇说。课堂上,她邀请学生做了“扯不断的书”实验,为他们讲授了简单的力学原理,并以“了不起的皮肤”为主题科普了生物知识,在学生心里埋下了探究科学知识的种子。

  临走时,孩子们追着志愿者们跑出教学楼。“老师,你讲得真好!”“老师,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志愿者在孩子们的簇拥下留下了一张张合影。“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我们总觉得应该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些什么。”亢佳璇说。

  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华中师大研支团志愿者还联系上了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团委老师,开辟了两校志愿服务共建的道路。“最初了解到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微信刷到了一篇文章,当时看了很受触动,就想着为特校的孩子们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高庭仪说。她的想法获得了其他志愿者的一致赞同。

  在支教之余,志愿者们来到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孩子们一同上心理课,并自费购买数字油画材料,与他们共同完成手工社团的作品创作。“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赵恒健说。(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