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华南师大研支团十年“黔”行绘就乡村教育动人画卷

 

2025-06-26 11: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连绵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奔赴偏远山区,用十年的青春岁月,为这片土地的教育和发展绘就了一幅充满爱与希望的动人画卷。

  从2015年开始,华南师范大学10届研支团共计54位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志愿者相继走进贵州群山深处,接力开展教育帮扶,在黔山秀水间用青春书写着服务西部的动人篇章。

  教育扶智:扎根教学一线,点亮山区灯塔

  “册亨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端。这里历史悠久,汉族、布依族、苗族等20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说起册亨,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册亨分队第1届成员陈鸿佳仍是如数家珍,“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走进刚刚建校的册亨县第一高级中学,册亨成为了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第1届研支团成员陈鸿佳与队友进行下乡调研。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虽已离开册亨,但第5届研支团成员刘诗逸仍然清楚记得学生们“亮晶晶”的眼神。“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深受触动。”在这十年间,研支团成员们扎根高中教学一线,累计授课超过120个教学班,教授的学生人数超过10000人次。“不能辜负学生们的逐梦热忱!”刘诗逸在指导学生备考贵州省艺术类音乐类统考时,付出了诸多心血。最终,她的学生们在统考中专业过关率达到了100%。像这样令人振奋的突破还有很多,第6届研支团成员林俊良、第9届研支团成员童书德、第10届研支团成员李文龙等,助力学生在县级、州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多枚金牌。第8届研支团成员张峰、第10届研支团成员刘伟发等带领学生在州级征文比赛中屡获佳绩。他们用耐心、细心与专业知识,不断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见证着教育帮扶的坚实步伐。

第10届研支团成员李文龙在册亨一中上体育课。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在思政教育方面,研支团成员有着自己理解:“思政课绝不能照本宣科,要让学生有代入感,真正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内涵。”于是,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思政课”走进了册亨。长征路上的“半截皮带”、遵义会议里的“桐油灯”、黔南深处的“天眼”望远镜……从革命长征路到发展新征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被融入到一堂堂思政课中,成为学生们成长的精神食粮。第9届研支团成员李佳欣把贵州的桥梁模型搬上了讲台。当学生看着家乡的建设变化时,瞪大了眼睛。他们感叹着“天堑变通途”的伟大故事原来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研支团成员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红色故事和先锋榜样,激励学生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文化润心:传承民族故事,守护非遗记忆

  “当我在音乐课上第一次弹奏起校歌《布依儿女创辉煌》的旋律时,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那一瞬间,我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第1届研支团成员陆沛越回忆起创作校歌时的场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他的指导下,学校组建起第一支合唱团。如今,这首充满力量的校歌早已融入学校的血脉。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它都会伴着初升的朝阳在校园里唱响。这首充满力量的歌曲,成为了册亨一中学子心中希望的象征,唱响了山区学子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在一届届研支团成员们的心中烙下了最动人的青春记忆。

第6届研支团成员林俊良带领学生练习八段锦。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第6届研支团成员林俊良教学生练习“八段锦”同样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特色项目。在册亨一中的操场上,“八段锦”的音乐总会在大课间时段准时响起。起势、抬手、转身,这项古老的养生功法在年轻学子身上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们在一招一式中,不仅强健了体魄,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册亨的街巷里,布依族传统非遗工艺正悄然复兴。研支团成员们发起了“守艺·匠兴”——传承民族工艺,助力乡村振兴公益项目。“我们跟着布依族的嬢嬢们,学习了制作蓝靛染布的独特技法!”第4届研支团成员廖丹桦与团队成员们特意参观、考察了当地的非遗文化馆、扎染馆,了解册亨非遗的传承。“布依族的传统技艺是这里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技艺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为此,成员们不辞辛劳地走村串寨,认真记录老艺人的绝活。他们积极联系当地的创业团队,共同探索传承的创新路径。在他们的努力下,蓝靛染布、刺绣等传统技艺逐渐走进现代生活。他们传承非遗的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了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

  爱心筑梦:连接山海情缘,搭建希望桥梁

  第2届研支团成员郑雪玲回想起在服务期间,冬天孩子们躺在纸板箱上入睡的情景时,眼神里仍然充满着怜悯。“贵州的冬天,我们穿着很厚的羽绒服都还觉得冷,这些孩子冬天要怎么过。我们几个人商量后,决定发起床垫筹集活动。”爱心的力量跨越山海。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研支团成员为学生募集了187个床垫,让学生睡上了暖和的安稳觉。

研支团志愿者为学生捐赠床垫。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他们还筹集资金发起“勷勤奖学金”项目,帮助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令人感动的是,第3届研支团成员杨冠东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心系册亨一中的贫困学子,持续多年为他们捐赠助学金。这份爱心在研支团志愿者间代代相传,成为了连接山区孩子与美好未来的纽带。

第7届研支团成员邓世伟开展“七彩假期”活动。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此外,研支团成员还积极服务于当地的社区工作。他们连续多年利用假期在册亨县百口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七彩假期”活动,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兆东写毛笔字很好看、世伟会制作精美的叶脉书签、谨廷会跳舞,我们就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活动。”第7届研支团成员李崇榆翻看着七彩假期的活动照片,幸福地回忆起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的假期时光。研支团成员还在周边镇村中小学组织开展了“阅读马拉松”、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航天航空知识科普、诗歌楹联进校园等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知识体验。

  创新赋能:打造活力校园,激发无限可能

  在册亨一中,研支团成员经历了众多令人难忘的“第一次”。他们开启了第一届社团开放日,组建了首批学生合唱团,组织开展了第一届歌手大赛、第一届校园文艺晚会、首届阳光体育球赛,甚至还开启了第一次晚会直播。他们指导并组建了篮球社、戏剧社、排球协会等学生社团,让校园生活绽放别样精彩。十年间,册亨一中学生社团从无到有,学生从腼腆害羞到走上舞台进行展演,校园里处处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第2届研支团成员陈泽宏指导篮球社学生开展篮球比赛。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供图

  “广东的天气会很热吗?”“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是册亨一中的学生通过书信向广东的笔友提出的问题。2016年起,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志愿者在册亨一中发起“粤黔通信”活动,架起了贵州与广东两地学生友谊的桥梁。两地学生用一封封往来的书信,传递着山与海的情谊。第9届研支团成员欧阳溁还记得,有学生在信里写道“大海是什么样的?我从未见过。”于是,远在广东的孩子为他寄来了海沙和贝壳。学生收到信后兴奋的神情,让欧阳溁真切体会到“粤黔通信”这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不仅传递着温暖,更让山区的孩子们看见了更广阔的世界。

  “老师,我能在书屋再多待会儿吗?”这样的请求每天都在“筑梦悦读”阅览室里出现。十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一个书架到如今拥有超过3000册书籍的乡镇中小学阅览室,这个由研支团志愿者联合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打造的阅读空间,正在用书香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服务期间离开学校之前,我也在阅览室里留下了一套自己最喜欢的科技绘本。”第8届研支团成员潘镒漳在书本扉页处深情写下了对学生的寄语,“愿你们在这些行星故事里,找到更辽阔的远方。”

  “黔”行十载,山海情更深。站在又一个十年的起点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将秉承“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继续扎根在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断探索教育与实践的新模式,续写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