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故事:师生接力支教在巴渝大地书写鲁渝情深

 

2025-05-09 11: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傍晚,落日的余晖透过黄桷树叶洒在日记上。这册不起眼的日记本却在见证着辅导员孙冰和我师生两人,用青春与热忱接力支教,在巴渝大地为孩子们播撒希望的青春故事。

  萤火初燃,“微光”照亮迷惘少年

孙冰与班里的孩子们合影。李洪光供图

  2016年,孙冰入选山东师范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她带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信念,踏上了前往重庆市荣昌区的列车。孙冰告诉我,她曾无数次想象过支教的场景,但真正参与支教时,却面临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这些情况,她一一细细剖析,并对症下药解决。面对上课学习热情不高的孩子们,她把课堂搬到操场,把游戏融入课堂,让知识活起来、动起来。面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小芳,她连续三周每天放学后陪她聊天,直到孩子开始主动向她敞开心扉。面对父亲离世,迷茫消沉的小张,她循循善诱,定期家访,并发起“筑梦棠城”资助活动,以温暖支撑起孩子的内心。

  孙冰说:“支教是一场以萤火微光传递爱的旅程。”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更加相信:教育的意义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

  萤火相承,“接力”续写棠城童话

  时光流转,多年后,孙冰在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辅导员。

  “公行天下,管以济世”,是山东师范大学公管学院教给我的第一课。初入大学的我常感到迷茫。作为一名懵懂的公管“小新”,微小的我该如何才能济世呢?在学院举办的辅导员心灵访谈会上,孙冰老师的支教经历深深触动了我,心中的迷茫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微小的我们恰可以做一束微光来照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从那时起,孙冰老师始终激励着我到西部去,去成为那个散发微光的人。

李洪光为学生解答疑惑。李洪光供图

  后来,我成为了山东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支教前,孙冰老师将她的支教日记本赠给我。如今,我正在用实际行动为这本支教日记增添着新的“色彩”。

  精神永续,支教火种的深层共鸣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萤火之光,亦可闪耀”,是孙冰老师赠予我的支教感悟。“您教我读懂坚守,我陪他们静待花开”,是我从荣昌寄给孙冰老师的肺腑之言。这是师生两人对于支教的力量传承。

  20多年来,山东师范大学一届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架起了一座座教育之桥。我相信,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我们种下的火种,终将在孩子们心中燃成火炬,照亮他们走向未来的路。这,正是服务西部最动人的力量。

  作者:李洪光,山东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