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1: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胡杨苍劲的枝干刺破新疆湛蓝的苍穹,我才真正读懂“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的倔强。2024年8月,带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我跨越了3000多公里,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兵团,在胡杨树下,我写下自己青春方程式的“解”字。
王宇晴在备课。王宇晴供图
我曾是“解题人”,以集合为筐,在西部的土地上采撷梦想的星辰。课堂上,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操场上,高高托举的篮球中装满了少年的憧憬;入团志愿书里,一位维吾尔族男孩的梦想正静待生长。我愈发坚定,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帮助这些孩子们摘下遥不可及的梦想,让他们在西部大地绽放出绚烂的繁花。
王宇晴组织开展“七彩假期”数学活动。王宇晴供图
我亦是“攀登人”,借函数为尺,丈量成长路上每一寸向上的轨迹。新疆的山比河北的山更加高耸,支教工作的高山也横亘在我面前。调皮的学生、高标准的公开课、繁杂的团务工作,常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我望向窗外的胡杨,它默默向下扎根、不断向上生长,任凭风沙肆虐也屹立不倒的身影,总能给予我力量。每一个备课的深夜、每一次与学生的谈心、每一份文件的整理,都成为我成长的微分,最终化成我生命中最厚重的定积分。
王宇晴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文化节。王宇晴供图
我终成“引路人”,用几何作梁,搭建通向未来的希望之桥。我把团课开在胡杨林中,带着学生走进盐碱地,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坚守,让信仰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在团课上,当我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比喻团员的信仰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光芒。七彩周末、数学文化节,我和学生们一起玩转数学,解谜几何,演绎科学家的故事。学生的一句“伟大的数学家精神又何尝不是胡杨精神的体现呢?”,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还带领学生们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参与新生迎新、师市教育年会、校园清扫等志愿服务,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西部这片土地上继续接力传承。
王宇晴带领学生参加胡杨林研学活动并合影。王宇晴供图
在西部,我用“集合”收纳着每一个梦想,用“函数”刻画着每一次成长,用“几何”点亮每一份希望,完成了从解题人、攀登人到引路人的蜕变。在胡杨树下,我找到了人生方程的正解: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站好三尺讲台,做学生的引路人,让青春长成西部大地的胡杨,在风沙中扎根,在淬炼中拔节;让那些藏在胡杨年轮里的智慧,指引着他们长成遮天蔽日的绿荫。
作者:王宇晴,河北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