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江苏大学研支团开讲特色课程加强劳动实践教育

 

2025-04-28 14: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江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学,以“耕读文化”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特色课程及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课本走向田野,在劳动中感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深刻内涵。

  江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学以“耕读文化”为主题开展系列特色课程及实践活动。图为活动现场。江苏大学研支团供图

  在《唐诗里的农耕文化》课堂上,志愿者顾心语以“锄禾日当午”等经典诗句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解读唐代农耕图景。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课程中,志愿者通过智能农机具的拆解演示,直观展现了北斗导航播种系统等前沿技术对传统农具的迭代升级。在《家乡的物产》实践课中,志愿者采用“非遗工坊”模式,让学生在家族农耕记忆整理和捏制黏土小羊的过程中,构筑起青少年与乡土中国的精神纽带。在《国际粮食贸易》课程中,来自江苏大学的越南籍学生,以湄公河稻米链为案例,讲解了稻作文化对贸易的影响,深化了孩子们对粮食贸易的认知。

大板第四中学学生在蔬菜种植基地拔草。江苏大学研支团供图

  理论学习之外,学校蔬菜种植基地也成为孩子们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生们翻土、播种、育苗,体验从一粒种子到餐桌美食的全过程。

  劳动现场,学生们或蹲身观察蔬菜生长,或合作搭建生态篱笆,汗水与欢笑交织。初一6班学生李畅分享感受:“以前觉得劳动就是体力活,现在才明白‘粒粒皆辛苦’的深意,也更珍惜食堂的饭菜了。”

  江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耕读教育”模式,通过“课堂+基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为传统课程注入新活力,让更多学生在泥土芬芳中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篇章。(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梁采莹)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