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春天的故事:青石板上“种”星光

 

2025-04-25 11: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公安镇的清晨,薄雾缭绕。街道的青石板路上飘着油茶香。教室里,一盆沾着晨露的茉莉正静静绽放,孩子们的笑声在飘荡。2024年夏天,桂林理工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梁燕踏进这所山区小学,用知识、爱心与创新,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场关于教育与热爱的“诗行”。

梁燕在数学课堂上。梁燕供图

  “一加三,四座山;五减二,三碗油茶!”在一年级的教室里,梁燕将加减法编成方言童谣,带领孩子们拍手唱和,笑声撞碎了山间的寂静。

  面对山区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梁燕在课堂上创新了“生活数学”的授课方法。圩市山货交易模拟、家庭收支计算、植物编织数字表,成为她教学工作的日常。梁燕说:“数学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山溪般流淌的生活。”

梁燕用制作制作的数字表。梁燕供图

  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梁燕制定了“每日一题”辅导计划,利用“七彩四点半”课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岑家皓的数学成绩从60分跃升至90分。岑家皓高兴地说:“原来学习数学能算清妈妈做油茶的成本!”

  钟山的油茶香,不仅飘在餐桌上,也融入到梁燕的教学工作中。课堂上,梁燕设计了“一壶油茶里的数学”主题活动,指导孩子们计算茶叶、生姜与水的配比,制作“家庭油茶成本表”,在烟火气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梁燕带领学生用竹篾编织正方体模型。梁燕供图

  赶圩日上,梁燕发现老人在售卖竹编背篓。她灵机一动,带领学生用竹篾编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在梁燕的教学中,非遗技艺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梁燕指导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梁燕供图

  在“七彩四点半”课堂上,梁燕用废纸板制作钟表模型,把卡纸折叠成壮族绣球,用牙签搭建“数学桥”。孩子们在手工制作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公安镇,梁燕用废纸板串起算式,用竹篾编织几何,用油茶的温度点亮向往星空的童心。

梁燕和班里的孩子们合影。梁燕供图

  学生卢莹在日记里写道:“梁老师的手上有茉莉香。她教我把数学题“种”在青石板上,说它们会长成星星。”(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