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09: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4月9日,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云上科学桥”科普活动。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姚惠峰教授担任主讲。他以“智能有机光伏电池”为题,在线为云南省南华县第一中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湖北省英山县金铺中学、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第一中学等多所中西部地区学校的师生们,揭开了光伏电池的科学奥秘。
4月9日,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云上科学桥”科普活动。图为活动现场。东南大学研支团供图
讲座伊始,姚惠峰以“化学的误解与真相”为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化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他表示,人体本身即是由无数化学物质构成的精密系统,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均为化学分子的组合。他用生活中常见的味精与鸡精举例说明,化学并非远离生活的“洪水猛兽”,而是渗透在衣食住行中的基础科学,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谈及能源领域,他用“地球两个小时接收的太阳能可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的数据,展现太阳能的巨大潜力,并以碳60的发现为例,说明化学在能源材料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姚惠峰梳理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钙钛矿电池的低成本、柔性化优势,以及其效率逼近晶硅电池的研究进展。在技术原理层面,他从半导体导电机制切入,通俗解释N型/P型半导体的掺杂原理与光伏效应的本质,强调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化学材料合成、物理光学设计的跨学科融合,展现了“一块电池背后的科学密码”。
谈到化学在光伏技术中的核心作用,姚惠峰特别提及卤素原子(如氟)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他展望了新一代有机太阳电池的前景——轻薄、半透明、低成本的特性,使其不仅能应用于计算器、手表等小型设备,还可融入建筑幕墙实现“绿色发电建筑”,推动能源与建筑的深度融合。
讲座尾声,姚惠峰将视野投向“化学与智能时代发展”的未来。他表示,化学最有趣、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会带来无穷的希望。他鼓励同学们打破学科界限,以跨学科思维探索科学奥秘,为解决全球能源与科技挑战贡献力量。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太阳能电池技术前沿、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等热点话题踊跃提问。姚惠峰逐一认真回应,他结合学科原理与产业实践进行了细致解答。
此次科普讲座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剖析+互动答疑”的形式,为乡村地区学子打开了化学学科与能源科技的窗口。同学们表示:“原来化学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
据悉,“云上科学桥”是东南大学研支团实施的品牌项目。该项目自2020年启动以来,一届届研支团成员联合东南大学的中外科学家们开展了机器人、桥梁、交通、化学、法律等主题的60余场次科普讲座,惠及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多地中小学师生超5万人次。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负责人表示,将依托“云上科学桥”项目继续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更多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普活动,持续为乡村学子搭建接触前沿科学的桥梁,助力他们拓宽科学视野、培育创新意识。(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崔朋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