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中国矿业大学研支团:缘起灵丘,绽放支教芳华

 

2025-04-08 09: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晋北高原的褶皱里,山西省灵丘县古之河中学犹如大同盆地西陲的一粒倔强的种子,扎根在黄土深处。2024年9月,五位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矿大)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背着行囊,穿越1200公里的山川阻隔,将青春的诗行镌刻在这片渴望知识的土地上。他们或许不曾想到,自己将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悄然绽放的星辰。

  跨越山海的青春抉择

  2008年,矿大首支研究生支教团踏上西行列车,十七载春秋薪火相传。截至目前,已有182名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将青春足迹印刻在山西灵丘的乡土上。当支教接力棒传到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山西分团的五位学子手中时,他们接过的不仅是矿大研支团的旗帜,更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矿大精神。

  2024年8月,五名研支团成员带着师长的嘱托与亲友的期盼,踌躇满志地奔赴支教之路——古之河中学。

  浸润心灵的知识绿洲

  与孩子们的初见如期而至,研支团成员们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同时还有一丝不安。初为人师,如何将自己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一无所知。

  在古之河中学教师的帮助下,队员们认真听课、备课、讲课、评课。他们不仅学习当地老师的授课经验,还细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矿大研支团总团长潘曰卓回顾自己初登讲台的教学生活:“找不到课本上的重难点,我就利用练习册与试卷来整理知识点;孩子们不喜欢听英语课,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整改课件;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节奏是否准确,我就积极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教学方法、讨论教学问题。”

  当研支团成员逐渐适应了教学方法后,便开始在实践中寻求创新。他们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完善。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他们逐渐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学情复杂,成长环境各异,他们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爱,是支教的核心;责任,是支教的基石。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将爱与责任贯彻到底。”研支团灵丘分团团长宫旭昂为面对困难的队员们加油打气。

  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在面对挑战中更能感受生活的美好,互帮互助的美德让他们在艰苦环境下更加团结友爱。

  炽燃心域的灵魂篝火

  在教学工作中,研支团成员在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的同时,发现古之河中学承载着复杂的教育命题: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和学业困境学生交织的特殊教育生态。他们决定要以温柔而坚韧的力量为这些孩子点亮前行之路。

  研支团成员通过走访,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事。研支团灵丘分团党支部书记张馨予表达了参加家访的感受:“迈出学生家里的大门,我忽然明白:比提高分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与自己的不完美共处;当我们将评判的眼光换成倾听的姿态,每个孩子的灵魂都是完整的、美丽的。”

  为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研支团成员定期举办志愿公益活动。“传情纽带”活动启动三个月来,研支团已帮助384位孩子与矿大学子进行书信往来,给孩子们送来来自远方的关爱。通过开展“织梦未来,扬帆起航”活动,研支团成员为孩子们发放了187条围巾和234张附有成长金句的明信片,既温暖了孩子们的身体,也点亮了他们的希望之光。为引导处在青春期的女生正视心理变化,研支团举办了关爱女性健康宣讲活动,帮助女孩子们了解生理卫生知识,树立起自信自爱的价值观。

  丰富多彩的活动渐渐敲开了孩子们的心门,研支团成员的办公地点也成了呵护孩子们的“避风港湾”。研支团成员李梦梦感慨道:“我认为,与这些学生之间的关系,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师生,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关怀与支持。”

  编织记忆的文化锦缎

  授课之余,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研支团成员在学校选拔播音员、组建广播站。每日清晨,晨曦初露,校园广播室准时响起清亮的朗读声。在播音初期,孩子们声音低沉、缺乏自信,总将“四”“十”混淆。研支团成员不厌其烦、逐字矫正。月余后,孩子们的广播声中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自信飞扬。

  近日,研支团又在古之河中学启动了“音梦启航计划”。活动中,研支团成员李梦梦教孩子们学唱戏曲,队员张馨予指导孩子进行科学发声训练。他们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种子播撒进乡村课堂,助力孩子们唱响青春华彩乐章。

  暑去寒来,花开花落。矿大第26届研支团的支教旅程即将结束,新一届研支团队员就要到来,而矿大精神仍会在灵丘这片土地上延续。研支团成员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青春必将在这里灿烂绽放。(记者 李彦龙)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