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09: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4年8月,我踏上了前往支教地——湖北省巴东县的旅程。高铁一路向西疾驰,窗外的景色从熟悉的海滨风光渐渐变成连绵起伏的山峦。那山峰犹如大地坚实的脊梁,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与洁白似棉絮的云朵相互映衬。
图为校园里迎接支教志愿者的喇叭花。
抵达支教地学校时,映入眼帘的是肆意盛开的粉红喇叭花。它们热情地迎接我们这几位远方来客。支教楼在上一届研支团成员的精心布置下,变成了温馨的小家。让初来乍到的我,瞬间在这陌生之地寻得了一丝丝归属感。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支教的接力棒,在一届又一届志愿者手中传递,温暖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上半学期,我挑起了七年级数学和九年级化学的教学重任。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中,我面临着艰辛与挑战。两门学科,意味着两份沉甸甸的备课任务。时间于我而言总是十分紧张,我时常担忧备课进度难以跟上授课节奏。所以,在办公室里,常常能看到我久坐的身影。我时而俯首在课本上详细地写着笔记,时而专注地做着各类习题,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演计算以洞悉解题的关键环节和易错的陷阱。在这些日复一日的教学日常中,我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化作了数不尽的感动,悄然填满了我的心间。
孩子们将写满祝福的彩色小卡片挂在校园里的桂花树上。
“老师,请您低一下头……”七年级小朋友清脆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微微低下头,她便带着几分羞涩与认真,轻轻地将和她同款的粉色小发卡别在我的头发上。班里个头最小的谭同学,两只小手捧着满满的零食,郑重地送到我面前,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我想给您很多很多,可惜我的手太小啦,只装得下这些。”
这些孩子生活在乡村,物质条件并不富足,但他们却有着淳朴、善良的心。他们给予我的喜爱,如同山间清泉,纯净且甘甜。在这大山深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他人的真挚善意,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这里好好教书育人的决心。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让孩子们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也让自己的青春在和孩子们的点滴中留下记忆、绽放光彩。
志愿者彭少琪与孩子们合影
孩子们总是对我口中的大学故事充满好奇。每当我提及大学的种种,他们的眼睛瞬间闪烁出向往的光芒,仿佛能穿透大山的阻隔。在他们眼中,大学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是走出大山、追逐梦想的希望。我想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不一样的未来。
支教楼前的那一排广玉兰,是我每日打开宿舍门便入目的风景。如今,它们虽还未长出花苞,但那郁郁葱葱的枝叶似乎已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待到六月玉兰盛开之时,将是我与孩子们离别的时刻。不过我知道,我对孩子们的爱、对支教事业的热爱,就如同眼前的广玉兰树一般,四季常青,永不褪色。
最后,衷心希望一届又一届的支教志愿者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爱与希望,续写动人篇章,让这份温暖与力量,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淌,熠熠生辉。
作者:彭少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长岭中小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