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9 14: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3年的盛夏,我踏上了贵州这片土地。这里群山起伏,溪流纵横,每一处风景都饱含着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未经雕琢的自然魅力。在这层层叠叠的山峦之间,不仅蕴藏着众多传说与故事,也寄托着无数的梦想,正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我的支教篇章也缓缓拉开了序幕。
潜心播种,静待花开
当我初次接过信息技术课的课表时,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忐忑,但当我轻轻翻开教材的页码,那些熟识的计算机名词和原理如同久违的朋友,亲切地向我招手,我内心的慌乱渐渐平息。我相信,只要用心,我一定能把这门课程教好。
我精心准备了第一节课。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有些学生甚至连课本都不带,课堂纪律松散,在我讲课的时候总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我开始尝试和他们讲道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此时,我的师傅张炎老师看出了我的无措,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她提醒我,教授信息技术,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于是,我在第二节课上果断改变教学态度,一改温和形象,严肃地给他们制定了课堂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逐渐能够静下心来听讲。
然而,新的挑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非常有限,这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很多学生打字都显得非常吃力,更不用说让他们完成一份电子小报的制作。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意识到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从最基础的打字着手。我耐心地指导他们,见证了他们从最初连一个词语都敲打得很困难,到后来能够轻松流畅地打出整段文字。他们的进步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与喜悦。随着技能的不断提升,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成就感逐渐增强,兴趣也越发浓厚,听课态度也变得更加专注和投入。
携手并进,乘风破浪
在上个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由于学校教学安排的变动,我接手了八(6)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我的内心难免感到紧张和迷茫。为了能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角色,我开始了一段紧急的充电之旅。白天,我不断地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汲取他们的教学智慧和技巧;夜晚,我埋首于教材和教案之中,反复琢磨着如何将抽象的法治理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每一次的学习和反思,都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经过充分的准备,我终于迎来了担任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第一堂课。当我满怀信心地站在讲台上时,发现学生们面对换老师的情况显得有些无所适从,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讲台下的互动寥寥,气氛显得格外沉闷,学生们的沉默和疏离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那一夜,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可。
第二天的信息技术课结束后,一位学生默默留了下来,主动走到我身边轻声问道:“老师,您昨天不开心了吗?”我摇了摇头,她温柔地安慰我说:“老师,其实您昨天讲得挺好的,我们只是还需要时间去适应,慢慢会好的。”那一刻,我心头一暖,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前进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融入班级,我积极向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同时向前任课老师请教教学经验,认真记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种种细节,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我开始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课堂从单向的教授转变为双向的对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学生们逐渐形成良好的默契,课堂氛围也变得越发充满活力。目睹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心中充满了欣慰。
新的一学期我不再担任道德与法治教师,每当我走在校园里,遇到八(6)班的孩子们,他们总会带着好奇与真挚的眼神问我:“老师,您怎么不给我们上课了?”“我们想你……”这些简单又纯真的话语,如同阳光般温暖我的心房,让我感到无比的感动。尽管短短半年的相处时光,我已经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我的任课已经告一段落,但我和他们之间那份珍贵的情感纽带却永远不会断裂。
山海之约,共赴未来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还参与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也给了我发挥引导作用的空间。
作为计算机社团的指导老师,我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尽量科普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让他们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应用。同时在节假日等节点,我还会组织一些特别活动,将传统文化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例如,在中秋节前夕,我让学生们利用计算机软件创作出具有中秋特色的图案和画作。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运动会期间,我担任播音组指导老师,负责播音组成员的选拔和安排。这是一项既具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任务。在选拔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热爱朗诵,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深深感染着我。在任务安排上,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能尝试新的挑战。运动会上,播音组的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也让我感到自豪。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和他们分享了我的家乡风景和大学生活,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也会和我分享各自的梦想,让我感受到他们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和遐想。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渴望跨越山川,看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的纯真笑颜和斑斓的梦想,以及他们为了追逐梦想的改变与坚持,将激励着我继续书写青春故事。(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汪叶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