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西安电子科大研支团十年接力筑梦西部勇担当

 

2023-09-14 09: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十年前,一群年轻人共同许下了这样的青春誓言,从西电出发,踏上西部热土。他们是心系乡村振兴的理想者,他们是勇担教育重任的担当者,他们是扎根西部沃土的吃苦者,他们是科技赋能筑梦的奋斗者。10年,84名研支团志愿者,220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17500余名受益学生。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来到西部,才发现这里和我想象的大不相同。”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天,西电首届、全国第1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杨子江(现就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仍然记忆犹新。

  从青涩的大学生到乡村教师,研支团成员们都要“过三关”:生活关——“城里娃”初到农村,吃不好、睡不好、方言听不懂;教学关——不知如何讲、怎么讲得好、怎么把西电的特色带到农村;心理关——如何让敏感脆弱的农村孩子能树立信心、敞开心扉?这些问题成了研支团成员们的大难题。

  关关难过关关过,十年前行,西电研支团用传承体系闯过难关。

西电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前往服务地报到

  相较于身为“探索者”的前辈,回想起支教经历,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冠玉(现就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印象最深刻的是前辈们留下的“通关秘籍”:严格选拔、前期培训、跟岗实习、实地观摩、听课学习。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她已经充满底气。她所带的四年级英语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大幅提升,名列片区前列。总结、优化、反思中,西电研支团成员所带的学科和班级一直成绩优异。

  十年来,西电研支团形成了一套适合支教志愿者的培养和教学方法,凝练出了乡村教育的“西电方案”。

  “基层一线是最好的课堂。”这是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子威(现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在《青春对话》中记录下的自己加入研支团的初心。这本让青年“对话”、让精神“传承”、让奋斗“不息”的小册子里,留下了历届研支团成员们的初心印记。“我加入研支团的契机是因为我的学长关键,他的支教生活让我羡慕和感动,我想做的比他更多一点。”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洋(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样说道。

  去前培训、当地支教、返校后担任兼职辅导员:一年素质培训、一年支教服务、一年总结传承。十年来,西电研支团延伸志愿服务工作链条,形成了“传帮带”的志愿者培养“西电体系”。

西电第16届研支团指导下的第一支乡村乐队

  “怀着脚踏实地、敢想敢为的魄力,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做学生的‘领学派’、做青年的‘引路人’、做孩子的‘筑梦师’”,这是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张泽宇(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支教工作结束后的总结会上对自己的总结,也是对学弟们的寄语。

  薪火相传下,研支团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志愿者,曾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研支团志愿者返校后,继续担任兼职辅导员和研究生助管。毕业后,到基层一线、重点单位和高校的就业比例超过60%。十年来,西电研支团传承初心、代代相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链接起了红色筑梦的“西电链条”,支教经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选择。

  乡村学校素质教育城乡数字鸿沟大,乡村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渠道不畅;美育师资缺乏,艺术类课程形同虚设;留守儿童比例很高,家校协同关爱难度较大……这是记录在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付博勋(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蒲城撰写的《乡村学校现状调研报告》中的现实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研支团志愿者用西电智慧破题立论。


第一所“红色筑梦科创小屋”(荆姚九年制学校)

  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谢雨航(现就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见证了荆姚镇九年制学校的“红色筑梦科创小屋”的“大变样”。从一间普通的乡村教室,到充满了童趣和科技感的“高大上”科创小屋,西电元素逐渐填满了这个房间。校友企业送来了“mRobot智能编程机器人套件”,校内教授布起了“教室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专家团队提供了3D打印机和科创课程,大学生科技协会带来了自主研发的“AI-Cube编程积木套件”。科技课成了学生们每周最期待的一堂课。

  如何扩大“战果”?西电人用擅长的工科思维“复制粘贴”。蒲城县内的16所中小学先后建起了科创小屋,来自西电的博士生志愿者给孩子们上齐了远程科技课,累计惠及1.1万余名学生。

  “老师,我想学吹笛子”这是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磊(现就职于东北大学)收到的小纸条。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他们建起了第一支乡村乐队。西电传承下,研支团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艺术课堂,帮助孩子们实现音乐梦想。

  “我在支教这一年中一直在坚持为当地孩子们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创办了当地第一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筑梦合唱团。”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晶玉(现就职于西北大学)接过了学长们的接力棒,在她的指导下,合唱团登上了文化下乡、合唱比赛的舞台。

  “让我们跟着人工智能教师的教授,一起来学习钢琴吧!”这是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张惟楚(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AI+智慧音乐课堂”。西电科技助力艺术教育,他们整合《琴悦科技》等10个学生科创项目,通过在钢琴上安装压力反馈器、声音传感器,加上数据分析平台,打造出“AI+音乐”辅助教学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运用到了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

西电第20届研支团蒲城分队王晶玉为“筑梦合唱团”排练

  “老师,你什么时候再给我们上课呀?”这是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韩鹤林(现就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留到现在的一封信。班上30名同学,留守儿童就有21人,他们的小困惑谁来解决?他们的小心思谁来倾听?

  支教期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韩鹤林设立了“心语心声”信箱,定期和孩子们通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小烦恼。这个小信箱代代传承,成为了志愿者和孩子们最深的羁绊。

  在西电科技的支持下,它也迭代升级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通过“星星不息”智能模块,跟踪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精准筛查出有自闭或抑郁倾向的学生8名,并已介入心理咨询和疏导。通过“心语心声”模块,给孩子们一个倾诉的平台,让 102 名大学师生与 451 名中小学生成为信友,用文字传递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通过“亲子沟通”模块,为 5400 余名在外打工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交流平台,拉近亲子距离。

 


西电第20届研支团蒲城分队队员韩鹤林和“心语心声”信箱

  手指舞动、键盘起伏,熟练地编写程序,调适好地面的机器人,来自荆姚镇九年制学校三年级的席佳园紧张地看着机器人进入赛场完成一个个任务。赢了!小朋友们跳跃欢呼起来。

  这是在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的赛场上。这群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小冠军们不知道,他们刚刚完成了陕西省乡村学校在国家级科创比赛中“零”的突破。他们的指导教师正是西电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学子(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电第22届研支团志愿者带队参赛

  奖项来之不易,背后是西电研支团的十年积累。在研支团的选拔过程中,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科技协会、创新创业人才等学生群体纷至沓来,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我们希望让乡村儿童也能享受到科创成果,感受到西电智慧。”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大学生科技协会成员刘津宏(现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样说。

  十年来,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智课平台,开设课程 20 余门,累计招募了400余名博士研究生作为“筑梦大使”线上授课、远程辅导。目前共开课5000余次,累计参与学生2万余名。开设了线上智慧课程8门课程,普及到16所学校,让“云支教双师课堂”成为农村学校教师的好帮手。

  在科技感十足的科创小屋里,有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贴合年龄的STEAM实践类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并针对高、中、低各学段学生分别配备了西电学生创业团队自主研发的各项科技制作产品。

  十年来,西电研支团抓住“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品牌,整合师生科创项目,在蒲城县16所中小学校建成“科创小屋”,常态化开展科创培训,累计惠及1.1万余名学生。帮扶学校之外,全县域青少年科创已成燎原之势。在研究生支教团的推动下,学校连续三年在蒲城县举办“筑梦杯”创新挑战赛、科创小屋实力赛,16所蒲城县建设科创小屋的学校派出队伍参赛,以赛促教促学,在实践中检验教育帮扶成果。


研支团志愿者发起的“筑梦杯”科创小屋实力赛

  “科技”“创新”“酷炫”成为了西电研支团的“关键词”和“金字招牌”。研支团的“星火筑梦”和“大创帮扶”两个志愿服务项目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研支团志愿者指导的蒲城县中小学生团队在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斩获亚军,在2021年“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小学组冠军、中学组季军。

  “站在塔尖、不忘根本,处在都市、情系乡村。手牵手,协同提升;心连心,深度对接。落实兴国新战略,助力蒲城大发展。”2020年教师节,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委、县政府为10个“感动校园”先进典型进行隆重表彰时,用这段颁奖词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帮扶团队。支教星火,推进西电对口帮扶的陕西省蒲城县的生态变革。

  用“西电红”传承初心信念,将“童心梦”作为目标使命,把“科技蓝”赋能乡村教育。

  这是一场跨越十年的双向奔赴,西电研支团是梦想的播种者,更是心怀感恩的收获者。初心不改,十年筑梦,为乡村教育插上梦想之翼。一代代西电学子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供稿)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