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随笔:365个日夜守护365颗“星星”

 

2023-07-28 10: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海湖畔、祁连山麓,那里牛羊遍地,那里留存着我和我的365名学生的故事。

  遥遥星河 与我同行: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远大理想

  雪域高原、山川湖泊、苍茫云海,一年前,美丽而神秘的三江源成为我的理想之地。初到三江源民族中学,我便惊叹于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多媒体教室、各类实验室、大型田径场、图书馆、音乐、美术、心理咨询等专业教室可谓是一应俱全。相较于学校完善一流的办学条件,在高一通用技术的课堂,我却遭遇了重重阻碍。来自农牧区的孩子区分不清初中本该掌握的“串并连电路”;将“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作“十字架”使我哭笑不得。通用技术作为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在面对晦涩难懂的概念和繁琐复杂的实验时,孩子们的眼眸清澈,神情却懵懂。

巩海旭进行授课教学

  一节晚自习课上,安静的教室里,传来一阵哽咽抽泣的声音,扰乱了我的思绪。我放下手中的笔,循声望去,只见班长桑乔(化名),一名品学兼优的藏族姑娘,趴在书桌上不住地哭泣。我连忙上前安慰,并将她叫到门外走廊询问缘由。“这次月考没考好,比上次少考了50分。”一句解释过后,她便缄默无言、暗自神伤。星光的碎片透过窗子映射在她泛红的眼眶,稚嫩的脸上,隐隐掠过一丝惶恐与无助。我仿佛看到了高中时期的自己,面对当下惨淡的成绩与不确定的未来,焦虑迷茫、不知所措。我理解她的迷茫与无助,于是以亲身经历告诉她,无论学习的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要明确目标,永不气馁,勇往直前。自那以后,我看到的桑乔(化名)并没有一蹶不振“躺平”“摆烂”,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

  星星或许会黯淡,我也会努力擦亮它的光辉。往后的日子里,对于课堂上调皮捣蛋,或是考试失利后仍不求上进的孩子,在与他们谈心谈话时,第一句我总是会问:“你有没有理想的大学?”他们回答时大多眼神闪躲、支支吾吾。为此,我在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等方面,尽可能地向孩子们提供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树立理想、重拾信心。在与孩子们一次次交谈中,我也一次次坚定了“为学须先立志”的教育理念。

  遇见科技 逐梦星辰:在科技引领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较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孩子们往往对钻木取火、制作土壤湿度测试器、绘制仿真电路图等技术体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更倾向于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讲解《追溯技术的历史》时,我与孩子们展示藏族特有的火镰取火方式;在焊接电路板的过程中,我会向孩子们介绍传感器、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的实际用途。课本以外,我还会为孩子们拓展“嫦娥”探月、“蛟龙”深潜,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努力让课堂成为滋润孩子们科学精神的沃土。

巩海旭辅导学生作业

  “哇!这个灯可以变换颜色,快来看看”“4D电影好震撼,椅子还会动诶”课堂之余,我与学生们一同前往青海省科学技术馆开展研学旅行。当农牧区孩子第一次走进科技世界,沉浸式体验“数字化生活”,面对琳琅满目的“新奇玩意儿”,他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激动。来到“航天之路”主题展厅,一件件在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模型展品——“长征火箭模型”映入眼帘。那一次,航天火箭离孩子们是那么近,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巩海旭与学生们参观青海省科技馆

  探索无穷宇宙,我们既要仰望浩瀚星空,又要脚踏万里征途。在讲到《发现与明确问题》这一章节,我举了屠呦呦院士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的例子。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你们的未来仍有许多可能性,可以是回归牧区,放牛牧羊、采挖虫草;也可以是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还可以是投身科研,矢志探索,而只有在当下奋力拼搏,未来,你们才会有更多选择。”梦想,有如星空,浪漫璀璨。纵有万般险阻,我相信我的学生们将不负青春,逐梦星辰大海,迎接梦圆的明天。

  繁星盈天 蔚然成海:在民族交融中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三江源民族中学,汇聚了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的学生。在“志青春”志愿服务社团课上,我策划主持了“民族团结杯”主题辩论赛,孩子们围绕“回顾历史,我们更应该铭记苦难还是辉煌”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辩论。“苦难能给人警醒,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铭记辉煌有利于培养民族锐意进取的价值取向,不断激励我们”,汉族学生丁涛(化名)、藏族学生唐尼(化名),分别表达了对辩题的独到见解,观点鲜明、饱含哲思。

巩海旭与各民族学生合影

  三江水暖、格桑花开,我们迎来了火红的五月与盛放的六月,校园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如溪流一般,涓涓而淌,滋润着我和孩子们的心田,而我也用镜头记录着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瞬间。聆听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孩子们将对祖国深沉的爱娓娓道来,这份爱,如月光一样皎洁无暇;在“共同体杯”篮球赛的赛场,各民族学生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在“源梦杯”歌手大赛的舞台,我同孩子们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当各族学生穿戴起民族服饰,伴随《我在草原望北京》的欢快旋律,共同演绎起热情奔放、别具特色的舞蹈。那一刻,我看到的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繁荣景象。

  “巩老师,我以后要考南邮。”“老师,江苏有哪些容易考的大学?”“老师,您回去以后每天都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巩老师,我一直很向往江苏这个地方,未来,我们一定会再见!”离别之际,一声声老师、一句句祝福,鱼水相依,饱含深情,我将珍视这份师生情谊,无畏时间流逝,不惧距离阻隔。

  365个日日夜夜,我用守护和陪伴践行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年很长,长到我已经领略过你们眼中青海的春夏秋冬;一年很短,短到不能陪伴到你们毕业,我就先“毕业”了。好在南邮研支团的接力还在继续,暑假过后,依然会有新来的大哥哥、大姐姐陪伴你们的学习和成长。

  作者:巩海旭,南京邮电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