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感悟:用青春照亮大山孩子前进的路

 

2023-06-13 11:2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不觉中我来到千年茶乡、田园城市——昌宁,已近一年了。

  2022年7月,怀揣着对西部的向往,我和队友们踏上了前往祖国西部的行程。跨越3800公里的路程让我体验到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和大山的艰辛。一路上的景色,从辽阔的东北平原、到长江两岸的丘陵、再到云贵高原绵延的群山;从昆明滇池边的高楼大厦、到大理苍山旁的巍巍古城、到丽江皑皑的玉龙雪山,再到高黎贡山旁茂密的热带丛林,满足了我对祖国山河的一切幻想。

研支团成员陈冠叶体民讲解读书的意义。东北大学研支团成员杨一波摄

  去昌宁县城的路上,钻过长长的隧道、穿过茂密的丛林,我的眼前豁然一亮,一片漂亮的田园小城闯进了我的眼前。“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瞬间,《桃花源记》中的名句跃进我的脑海,我仿佛来到了大山深处传说中的桃花源。

  三座现代化教学楼、崭新的塑胶操场、流畅的电子黑板……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样子可以说超乎我的想象。

  然而,我所教授的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并不好。农忙时有些家长会让正在上学的孩子请假回家掰苞米。

研支团成员与孩子们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东北大学研支团供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于我们而言,每一位孩子都如苔花一般,微小却蓬勃生长。所以,当看到很多孩子都写不好名字时,我便用一天的时间一笔一划地教他们写下了名字。孩子们对未来的渴望让我意识到,课堂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上,更应该在梦想教育上做出引导。

  原来,崭新的教学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落后,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决定因素。个人和家庭梦想上的贫乏成为当地孩子走出大山最大的阻碍。在与学生们相处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孩子们一颗颗清澈的、温柔的心,更欣喜于这些孩子们内心深处所蕴含的无穷能量。于是,我们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文体艺术节、学雷锋等守正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中国故事、东大故事走入课堂,将东大精神之路铺设到孩子的脚下。我们充分发挥研支团的桥梁作用,积极联系校内学生组织及校外企业汇集资源,为服务地学校捐赠电视、无线蓝牙音响等教学设备。

研支团成员在昌宁县调研古树茶生产车间。东北大学研支团供图

  我们意识到,东大人的课堂也不应该局限在校园里,更要走进大山。扶智亦扶志,我们前往田园镇、漭水镇、更戛乡等8个乡镇,针对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及青年五类层次学生,进行“我的大学梦”“我的大学生活”“我的未来”主题宣讲,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科学实验”“文体拓展”等主题实践活动,采取“普遍激励,重点培养”的工作方法,进行激励教育。

  我们邀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常态化开展讲座,助力当地孩子们树立梦想;我们开设各类兴趣社团,弘扬传统与特色文化,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与眼界。我们努力将梦想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间,为他们编织“大学梦”,树立“就业观”。

  如今一年的支教时光只剩下短短的一个月。学生总是问我:“老师,您下学期是不是就要走了,不教我们了?”或是叮嘱我:“回去了也要跟我常联系,不要忘了我的名字呀!”此时此刻,我满怀感动。

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副校长徐峰与研支团成员合影。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支教经历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上了多少节课、组织开展了什么活动、写了多少篇文章、认识了多少人;真正重要的是,发现了平凡生命里的闪光点,并用我们的青春之火照亮大山里孩子前进的路。

  一年很短,未来很长,昌宁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自2014年东北大学志愿者来到昌宁,在这场青春担当与千年茶乡的美丽邂逅中,一代代志愿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一边见证历史,一边创造历史。

  作者:叶体民,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现服务于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