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11: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三月的哀牢山,万物生合,佳木葱茏。3月25日,华东政法大学(以下简称华政)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启动户外科学实践活动。他们带领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麦地完小的学生小队走进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聆听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讲解动物、植物站、气象等科学知识,走入哀牢山林中的实验场地去感受原始的自然气息。
中科院研究站:42年深耕基础数据监测工作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国科学院哀牢山研究站长介绍了研究站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学院哀牢山研究站位于景东县哀牢山杜鹃湖旁。哀牢山横跨热带和亚热带,一直是南北动物迁徙的“走廊”和生物物种“基因库”,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1981年研究站建立后,一代代科研人员坚守基地,对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土壤、大气、生物等因子进行了长达42年的长期监测。
小小昆虫博物馆:13个新物种在这里被发现
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对科学都有着近乎执着的热情,研究站的熊紫春“熊大老师”便是如此,他在自己的住所布置了一间小小的“昆虫博物馆”。走进这里,不仅能看到“火出圈”的鬼脸天蛾,还有巴掌大的大蚕蛾,甚至还有五颜六色泛着金光的吉丁虫。
看到如此丰富的昆虫标本,孩子们顿时起了兴致。“为什么像树叶一样的也是蝴蝶吗?”“蜻和蜓是不一样的昆虫吗?”“这些标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熊紫春的耐心解答下,孩子们第一次知道身边的昆虫也会有这么多故事。
为了进一步讲解蝶和蛾的区别,熊紫春打开显微镜,将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让孩子们轮流去观察它亮丽的翅膀。孩子们仿佛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他们争先恐后地喊着“翅膀上有彩色的鳞片”。这样的观察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更燃起了他们对自然的兴趣。
动物图鉴和气象场:800多种鸟类被拍下身份照
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昆虫博物馆”,前往下一个“知识圣地”。科研人员廖辰灿拿出珍藏的“动物图鉴”,这些鲜艳明丽的照片都是他亲自为动物们拍下的“身份照”。有吐着信子的眼镜王蛇,有憨态可掬的狸猫,还有哀牢山特有的水下生物......这些与动物近距离拍下的照片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廖辰灿给孩子们播放自己在野外拍摄动物时的珍贵影像。孩子们闪烁着求知的眼神,他们可能还不懂什么叫做“生物多样性”,但看过这么多动物的“身份照”,他们懂得了要与这些奇妙的“精灵”和谐共处。
跟随廖辰灿的脚步,孩子们来到一片户外的综合气象观测场,这里有用于气象监测的各种设备,如风向标、雨量计、百叶箱等。此时的哀牢山并不寒冷,遍野的春风吹动风向标,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带来科学知识的暖流。
林中自动监测站:4万棵树木戴上生长环
“全球变暖对人类只有坏处吗?”带着疑问,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带领孩子们走进哀牢山深处,开启一场林中探险之旅。
哀牢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处林地被用于生态科学研究。这片区域的树木有44168株,被佩戴上记录胸径的生长环,这些长期监测的数据是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
孩子们在林子的一个岔路口,看到许多塑料薄膜包裹着的小房,地上放置着许多不同的袋子。科研人员介绍,地上的袋子中装着中国各地的土壤样本,这是在研究全球变暖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迄今为止,这里的科学家们已经收集到过去20年有关这个森林系统的各种数据。他们就像森林里忠诚的哨兵,将守卫的职责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经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产生了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也激发了对中国科研事业的骄傲与自豪之情,取得了意料之外的丰硕成果。后续,华政研支团将继续挖掘当地资源,为孩子们开展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兴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