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藏区支教情怀:求学是场永不停歇的旅程

 

2018-01-05 09:3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结束藏区支教工作,已近一学期。当自己再次坐回到教室之中,转变为一名在校学生的状态时;当自己再次伏案答卷,参加一门又一门期末考试时……我多想告诉我在马尔康求学的孩子们:求学是场永不停歇的旅程。

  还记得刚到藏区支教时和学生们聊天的场景。当得知我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他们的老师时,学生们一个个艳羡不已。甚至于有学生感叹道:“老师好棒啊,都不用再上学了。不像我们,还要念好久好久的书哦!”

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沈彬彬在课堂上。沈彬彬 供图

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沈彬彬在课堂上。沈彬彬 供图

  我是一个不喜欢讲大道理的人,尤其是在面对我的学生的时候。为了向学生们传达“追求知识是个永恒的过程,不会因身份的改变而改变”这一信息,我坚持每天午休,都拿着一本书在操场林荫道学习。一开始,学生们很不解,纷纷来问我,“为什么老师比我们还认真好学呢?”我经常一笑而过,不做过多的解释。

  然而,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通过引用一些成语或者典故来更好地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按学生的说法,“沈老师恁是把一节数学课上成了语文课。”每当这时,有学生又会好奇的问,“沈老师,您是怎么做到知道这么多的啊?!”这个时候,会有几个爱学习的学生笑着帮我回答,“今天中午吃完饭,如果你去操场林荫道,就能揭晓这个谜底了!”

  久而久之,午休时间来操场林荫道和我一起看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从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的学说典籍,到尼采康德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大师的名家大作……凡是学校图书馆能借到的为数不多的人文社科类著作,都成了我们午休时间的精神盛宴。

  不过,到这里,学生们也只是回答了为什么沈老师知道这么多的原因。却不料,新的问题又来了。学生问我:“沈老师!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而且,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那我读书有什么用?”

  诚然,这个问题在小时候也曾困惑我很久。于是乎,我就和学生们分享了一个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的故事——

图为马尔康市中学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沈彬彬 供图

图为马尔康市中学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沈彬彬 供图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爷爷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上读书。有一天,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爷爷指着角落的篮子说:“这个篮子是放煤炭的,你带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笑着并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男孩跑得飞快,但他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男孩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

  爷爷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男孩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原本又破又脏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里外外变得非常干净了。”

  爷爷和小孙子说,“我们读书就是这样的。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那个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

  学生们似有所悟的点点头。我旋即又引用一句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们恍然大悟:活水能涤荡方塘永葆清澈,那阅读又何尝不是那道不腐之活水呢?最后,我又话锋一转:大家不是在问为什么读书么?周恩来总理在求学时曾说过,“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听到这,学生们纷纷作揖:谨遵教诲!

  爽朗的笑,久久回响在青春的校园。

  回想起过往的日子,何其亲切易感。希望学生们也能永远记住专属我们彼此的美好记忆!

图为马尔康市中学学生在课堂上。沈彬彬 供图

图为马尔康市中学学生在课堂上。沈彬彬 供图

  想必此刻,学生们也正奋笔疾书或伏案思考,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做准备和冲刺。末了,和大家分享一句习总书记2018年新年献词: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之所以分享这句话,是希望和学生共勉,作为一名学生,读书和学习就是我们最大的本职工作!求学之路漫漫,且修远兮,别无他法,唯有上下求索!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沈彬彬,曾服务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原马尔康市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