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故事:与学生深入交流从语言到心灵

 

2016-12-27 09:1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自2016年8月27日到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有100多天了,时间过得总是那么快,我的支教生活也走过了一半,这短短的100天却过得非常真实和充实。

  好事多磨

  原本一行人要乘坐8月25日下午两点半由北京开往西宁的火车,但却因为大暴雨的原因将行程一直向后推迟,在火车站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谈理想、讲人生、玩吉他……26日凌晨一点五十分终于坐上了开往灵魂最深处的大山的列车。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在27日凌晨四点半到达了我的人生新开始——青海。

  湟中好像知道我们的到来,放晴的天空,高照的太阳,清爽的山风,让我这个在雾都生长的孩子真真切切的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还没开学,学校里空荡荡的,白天仿佛是个大浴场,让我沐浴着阳光,吸收着光和热;到了夜晚,学校静谧得让人感到害怕。而正是这份安静,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要逃离到世外桃源,它是如此的美丽,还是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呆了太久,以至于忘了世界最初的样子。

  我的讲台

  学校安排我教14级和16级三个专业共五个班的语文课。对于文科出生的我来说,教语文是更适合不过的了。当我拿到课本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了,而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我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想成为一名好的老师就必须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学多问,于是我立刻拿着课表和课本去找了我办公室中资历最老的语文老师。老师悉心地告诉我应该怎么做,面对不同背景和基础的同学应该如何耐心的去教他们。我认真地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并借了老师的教案仔细的研究。

  图为清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姚佳在讲课。姚佳 供图 

  图为清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姚佳在讲课。姚佳 供图

  三个14级班的同学很安静也比较听话,相比之下两个16级班的同学实在是调皮,我的语文课好像对他们业没有什么吸引力,我安慰自己说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适应职校的新生活。我想尽一切办法让同学们爱上语文课,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上有趣的图片讲课文,并延伸一些课外知识,好以更生动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文章的含义;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辩论;很多藏族同学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我鼓励他们在课上读课文,每当他们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磕磕绊绊的读完课文之后我都会为他们鼓掌,久而久之,他们就很愿意“开口讲话”了。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我终于和16级的同学们打成了一片。看到同学们对学习态度的一点点转变,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

  单纯、可爱是你的名字

  在这100天的相处中,我发现了同学们真的是很天真很单纯也很可爱,虽然他们的基础差,学习起来比较费劲,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是放弃自己的,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第一次给14级计算机1班的同学留作业,就是简单的抄词语的作业,要求他们在下次上课之前交,可是全班同学都在说,老师不行啊,作业太多了没时间写,下周再交吧……我真是拗不过他们,只得答应了他们。而在2班,留了同样的作业,他们却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心想,同样是一个年级一个专业的,学习态度却差了很多,以后可不好带这个班了。可是,第二天早上我的办公桌上就放好了1班的作业,作业既整齐又准确。一件小小的事就让我特别感动,同学们表面的“口是心非”,更是单纯善良。

  批改完作业,我总是会留几句批语给他们,写得好我会画个笑脸,写得不好我会画个生气的表情,他们总会在我批语下回复我,并画上相应的表情,一来二去,作业本就变成了我们的留言本。我们的互动从课上也变到了课下,从语言交流变成了心灵交流。

  为了更优秀的你

  在职校中还有很多积极学习的同学,为了让那部分优秀的同学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首创了“清英”班,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了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负责给同学们讲礼仪与素养,在课上,不仅教他们礼仪知识,还会给他们实际操作的机会,亲身体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使用礼仪。看到他们认真而又渴望得到知识的眼神,我就知道自己来西部当志愿者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真想带他们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我真想将我自己全部的所见所闻告诉他们,他们哪里都不差,差的只是平台和机会。

  我利用晚自习时间,给新生班的女生开了同伴教育讲座。当前教育环境下,两性话题总是大家回避的内容,在偏远的大山里,学生之间更不会谈起这些话题。要知道,这里的女孩子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她们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我尽我所能地以一种轻松的方式给她们普及两性知识,我希望自己讲的这些能对她们有帮助,能学会保护自己。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