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考及建议
1、更新观念,调整团的组织机制
农村团组织建设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完善的工作思路和部署,没有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保证也难以落到实处。抓农村团组织建设,关键是建好村级团支部;建好村级团支部,核心是选好团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两委成员“三位一体”的做法是农村团支部建设的重要一环和有效措施,要选拔既热心于团的事业,自愿为农村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贡献精力与智慧,又有知识、懂技术,有能力带动和扶持青年致富的青年成为农村团组织的核心,活跃农村团的工作,凝聚青年,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成才。
2、提高素质,优化团干部整体队伍
团干部是青年的楷模和榜样,也是团工作开展的关键,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职责,团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关系着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党的后备干部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和成长。抓团干部的素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做好团干部的选拔。一是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采取公开竟聘方式,由基层团员青年选举,并由基层党组织经过测评考察后确定。通过竞选产生的团干部不论在责任感、事业心,还是自身的素质、能力一般都较强,并且在青年中拥有较高的威性,往往能使基层的团工作活跃起来;二是拓宽选拔团干部的渠道,大胆任命一些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的青年能人或青年致富能手担任基层团干部。(2)完善培养机制。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将乡镇团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正常化,引导团干部学习理论,坚持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念,提高团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团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文化知识,完善团干部的知识结构,使团干部成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实践锻炼。结合乡镇团干部年纪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特点,对团干部适当“加压”,通过安排具体、实在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结合乡镇团干部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团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3)强化服务意识。心系青年、服务青年是团干部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要求。团干部要摆正摆好“谁围着谁转、谁为谁服务”的位置,杜绝“不怕青年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现象,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办青年之所需,解青年之所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青年的信赖和拥护。
3、务实创新,构建农村青年服务网络
致富奔小康是每个农民、青年的心愿,如何实现这个愿望,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搞清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什么。农民种地要考虑种什么,卖给谁,有什么虫,洒什么药,哪一种良种更好;农民需要科技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用什么方法才能多收、才能增效收益;农民需要领头人,没看到示范就不敢冒风险。因此,构建农村青年服务网络,为农村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就成为农村团工作的关键。(1)依托乡镇团委,建设青年科技图书站,引导农村青年看好书、读好书,学技术、增本领。(2)利用村镇广播站、电视台、村镇公示栏宣传致富信息、科技信息、致富经验等,构建宣传网络,拓宽农民眼界,引导农民探寻致富门路。(3)鼓励团干部、团员青年领办致富项目,争当科技兴农带头人,带头致富。(4)建立青年科技示范基地,树立典型,做给青年看,带着青年干。(5)依托示范基地、青年团校等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技能、送技术给青年,增强致富本领。(6)建立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数据库,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发挥中介功能,及时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输送。
4、整合资源,探索共青团活动的社会化运作思路
新的形势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变革,主动跳出“就团论团”的工作模式,认真研究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不足,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补共青团之短,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新机制。(1)依托党建带团建,争取政策资源。政策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工作保障,在推进共青团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依托党建带团建,争取党政支持,争取党组织为共青团工作出台新的政策,是优化共青团工作外部环境的关键。(2)依靠社会力量、牵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以吸引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最终达到教育、引导、服务青年的目的,同时也为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单位、个人树立社会形象、赢得社会效益。比如,以救助贫困失学儿童和培养优秀贫困大学生而成立的基金会,就赢得了众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牵动整合了社会资源。(3)树立大团建思路,挖掘团内人才资源。村与村、镇与镇、镇与市级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实行优势互补,整体联动,整体推进,充分挖掘团内的人才优势,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比如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农业示范基地的互补辐射,强村带弱村,充分发挥典型骨干的示范作用,带领农民青年走致富之路。(4)以互助互利为原则,整合团内外活动阵地资源。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或采取与其他组织合建、合用等方式扩大青少年活动阵地,使其发挥综合效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基层团工作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结合镇村实际,建立新型的农村团工作体系,研究解决团工作的实际问题,创新农村团工作理念,将共青团这一社会化事业有效运作,才能使我们的农村团工作与时俱进,跨越发展,蒸蒸日上,永葆青春!(作 者:黄明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共青团咸阳市秦都区渭滨镇委员会代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