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服务意识,着力推进志愿活动长期化
在活动中,该校充分认识到志愿者活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把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倡导积极奉献社会当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学校还把志愿者活动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各院系专业特点、地方需要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志愿者活动各具特色,也使志愿者活动得到了各院系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志愿者活动受到了服务对象的热烈欢迎,更有利的推进了志愿者活动的长期化开展。
阳光支教服务队是学校的特色活动之一,阳光支教夏令营的原名为"希望中学",从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坚持了19年,阳光支教的星星之火,已经播洒在中原大地,在河南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义务家教班是专门为下岗职工的子女建立的,从建立到如今也有了11个年头,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为下岗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的决心和初衷没有改,坚持在每周末举办义务家教班的举措没有变。从学校开设旅游专业起,每年在牡丹花会和黄金旅游周期间为旅游景区服务,为游客服务,到现在该项工作已经坚持了9年。
长期为社会服务,常年坚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我们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大。同学们在志愿者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了解了社会,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最主要的是,洛阳师范学院已经成为洛阳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培植学生社团,着力推进志愿活动团队化
培植学生社团,着力推进志愿活动的团队化,是学校整体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要做法之一。把分散的志愿者集中起来,组成社团,形成合力,形成特色,并给各个社团以具体地帮助和指导,提高服务层次,这是学院在实际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
目前,学校有各类学生社团共43个,有兴趣类的,有服务类的,有文化艺术类的。这些协会各具特色,如果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都能找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学院规定每个学生社团必须承担一定的志愿服务任务,把社团把志愿服务列入各自社团的章程中。经过长期的引导和培养,洛阳师范学院的各个学生社团已经具有了较为强烈的志愿服务意识,都积极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活动。义务家电维修服务队、青苹果旅游志愿服务队、大学生爱心社、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大学生服务社、先锋学社等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注重结合各自社团的特点,深受社会的欢迎。让社团参与志愿服务,既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同时也为社团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各个社团也在参与志愿者活动中培养了自身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组织管理,着力推进志愿者活动制度化
以推进志愿活动管理制度化和志愿者注册制为核心,推进志愿活动的制度化是活动高质高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完善了社团志愿活动的组织建设和机制建设制度,规定了每学年中一个大学生所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时数和具体要求,同时着力推进我校大学生参加全国青年志愿者的注册活动,建立并完善志愿者的注册体系、评价体系以及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组建、管理、运作体系等。此外,在对各团总支的量化考评制度中,加入志愿者活动内容,以组织健全、人员精干、管理严格、制度完善为标准,要求服务活动订计划、制措施、立保障、有收获、见成效,充分发挥各院系对志愿者活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收效良好。
打造品牌,推出十大志愿行动
阳光支教行动 一项活动坚持19年可以有什么样的效果,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19年,洛阳师范学院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接过学长学姐手中"阳光支教"的接力棒,把对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执著关注和默默支持,以惊人的毅力在一颗颗热诚的心间生生不息地传递着;19年,6万余名"阳光支教"实践基地的孩子从中受益,如今他们中间还有的考上了师范院校,走上了新的阳光支教路;19年来,一队又一队的洛阳师范学院"阳光支教"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着国情,经受着锻炼,一步步走向成熟;19年来,从"阳光支教"中走出的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青年志愿者,正在通过另外更多的形式,成为各自领域里一束束默默奉献和润泽他人的阳光……
"阳光支教"是洛阳师范学院团委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等关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一直坚持和逐步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是由团委统一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不以赢利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村教育,建设和谐新型农村的一项重要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自1990年开始,至今有17年的历史。
"阳光支教"活动以青年志愿服务形式,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使在校大学生在活动中挑战新极限、体验新感觉、积累新经验、展现新风采、承担新责任,全身心的服务农村教育事业。
它主要通过由经过公开选拔的优秀大学生组成一支团队,共同运行和管理一所农村中学的形式,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锻炼师范院校学生的课堂教学、教育管理等能力。团队中从校长到教务主任,从总务主任到保卫主任以及教研组长、教工等职务在内的所有成员,都由大学生志愿者自己担任。在这里不仅亲身实践了教学的苦乐和艰辛,更用心体会了办好一所学校的规则和艰难。那些平时在大家眼里再平常不过的教学进度计划、听课制度、备课制度、帮厨制度,甚至一张安排全校三四百余名学生的课表,协调二三十人进行帮厨等落实到实践时,都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的就业创业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理自立能力训练和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的大课堂。在"阳光支教"的润泽和历练下,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正日渐提高,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优势也日趋明显。"阳光支教",在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心目中,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明媚阳光……
活动从最初的十几名支教队员,接受"阳光教育"的300余名小学生,发展到今天的1000余名大学生,10000余名中小学生。19年来,总共有近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奉献爱心,6万多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阳光支教"的足迹踏遍洛阳各县区,并走到了焦作、平顶山、三门峡、开封、济源等河南省大多数地市,还跨出省界到达山东菏泽、广西、贵州等地,在农村基础教育广阔的沃土上播种希望,传授知识,被团河南省委领导形象的称为"阳光使者",所到之处,深受老百姓和中小学生的欢迎。
在支教过程中,针对当地学校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体音美等课程形同虚设,上课时间过长、课程单一、哑巴英语教学等弊端,"阳光支教"志愿者商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开设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疯狂英语、武术、篮球、健美操、泥塑、作文、素描……这些形式多样的课程,为山区的孩子们开辟了另一片成长自我、发现自我的小天地。志愿者们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向当地的学生介绍一些诸如克隆、因特网等先进的科技知识,并以照片、图片的形式将他们带出大山,带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中去。全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生动新颖的教学内容,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在阳光学校的每一天。在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志愿者们更注重对当地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他们以自己为例,举办"知识改变命运"专题讲座,使孩子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自己将来也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家乡"成为孩子们心中坚定的信念。实践期间阳光中学举办的趣味英语教学Meaningful English秀,播音主持人大赛、"阳光在我心"征文比赛、美术作品展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山区教育带去生机的同时,更为推进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活动本身更为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性格、胆量、自信心提供了一个积极平台。志愿者们知道,短短的十几天的支教生活,不可能给孩子们传授太多的知识,但他们希望能给孩子们播下求知的种子,希望这些孩子的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