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静待成长,跨越山海

 

2024-11-11 14:58: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当马修老师离开池塘底教养院时,孩子们用漫天飞舞的纸飞机表达了对他的敬意。

  朋友得知我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时,疑问为什么要花一年的时间做这个事。每遇此时,我脑海当中总会想起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这个场景。这大概是我心中对“支教”最早的理解与感动。

  一年时光,能做什么?

  准备一场大考,入门一个技能,孕育一个生命……似乎一年时间很长,能做的事很多。而我,选择了支教。

  对于成长在福建的我来说,前往宁夏支教一年算是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真正出发时,我心中有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里主人公的欢快与未知。

  西北初印象

  西北,一个在古代诗词中无数次出现的地区。

  而固原,则更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它是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慷慨悲壮,是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的秋景悲凉,是毛泽东长征胜利时“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豪情万丈。

  来支教前,我对固原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对大西北,也只停留于文字和影视作品的“风沙”之中。

  一路上,我注视着飞机窗外从海变成了山。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似乎发现这里并非我脑海中的“宁夏”。

  到达杨郎中学那天还没开学,我们来到房间整理着自己的行李。那天微微的阵雨模糊了窗户,柳树风声摇曳进来。往外望去,燕子似乎一直近地狂飞。不一会儿雨停了,它们就排排坐在电线上休息喘气。黑夜很久才漫过阳光,床头窗外羊睡前偶尔咩叫几声。顺路带的柿子暂作天然香氛,等待香味更加浓郁可食用。或许是明天,也就开学了。

  曾经听支教回来的学长学姐提起许多次这里的星空,自己看完才知道多么震撼。这里的天是没有边框的画,蓝白和星光都会无边漫出去……星星繁多,胜过一切喧嚣和烦恼。而白天学校里的孩子,正如同星星般跳动闪耀。

  “山”“海”联动

  娃娃们一直很好奇,这个口音不同的老师究竟来自哪里。在一节课上,我正好借助课本的地图,给他们展示了辽阔的祖国大地。

  “中国好大呀!”“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地方呀!”“我能去这些地方吗?”娃娃们感叹道。

  “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就可以考上不同地方的大学,就可以去不同的地方生活。”我努力让他们理解,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一年的支教,能带给孩子们什么?这个问题,我无数次思考。课本的知识和生活常识?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当这堂讲解地图的课即将结束时,我对孩子们说:“你们一定要记住,生活不是只能在这个山脚下。老师也许不久后就要离开,但如果几年后还有机会联系上你们,我希望看到所有人都还坐在教室,安安静静地写着练习……”

  结束后,我如往常一般走出教室,心中还担心是否跟娃娃们讲这些还太早。

  这时,一个坐在教室最前排的小女孩追过来,小声地对我说:

  “老师,我以后考上大学了,能来海边找你玩吗?”

  前往宁夏的最后一天,大学里的一位老师曾嘱咐我“作为老师,面对教育要挺直腰板,面对孩子要弯下腰去”。我恍然大悟,似乎不需要刻意思考如何面对孩子。在一点点的真心与温暖中,我们也许会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而孩子们也会在我们的生涯中,筑下一个不平常的梦。

  柳絮因风起,葵花向日倾

  一天清晨,漫天柳絮。一团团柳絮轻盈洒脱,飘飘扬扬,好不美丽。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漫天黄沙。

  固原的春天就是这样,有时温柔至极,柳絮落到桃花杏花之上,仿佛姹紫嫣红中点点薄雪。有时又突然狂野怒吼,沙尘来袭,如同行走于宋代名画之中,带上了暗黄滤镜。

  柳树在这厚重的大地上扎根许久,岁岁年年,飘出了洁白的柳絮。这柳絮有的被风吹起,在湛蓝的天空下舞动;有的慢慢飘落地上,但仍不停下,只是寻寻觅觅,与其他的柳絮碰面凝聚;更多的,则是在不知不觉中,飞向了远方。

  黄沙来袭,天地又仿佛混沌一片,户外处处落满了沙尘。转眼沙尘被风扶起,掀起一层,落下一层……

  “你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我曾询问孩子们。老师,医生,警察,只种花的农民,会开飞船的司机……孩子们口中蹦出了越来越多职业。

  我突然希望我是风。倘若孩子是柳絮,我愿能将他们吹起,让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舞动。也许有的会在这片土地重新落下,深深扎根,而有的,则会飞往那远方,飞到自己想要去往的对岸。倘若是人世间一粒尘埃,我又渴望努力将他们吹起,吹到一处美好的地方,让他们落入泥土,呵护动人的姹紫嫣红……

  闽宁山海情,灼灼星光辉

  “闽宁协作”,这个词语反复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曾经,在福建生活的我只是了解这项政策。但当我真正踏上广袤的西部大地时,却更加切实地了解到这个词的分量。

  我所支教的学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的杨郎乡。在村子里,随处可见标有“福州马尾街道xx社区”的垃圾桶;抬头远望,“泉州丰泽楼”的红色字牌在镇医院格外耀眼;漫步于街道当中,许多企业的门口都挂有“闽宁协作”的金色牌匾……

  点点滴滴的印记,让我更加认识到,自己作为20多年来“山海情”中接力前行的一分子,身上厚重的使命与责任。时间慢慢流逝,在真心与纯粹中,我们也许会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而孩子们也会在我们人生中,筑下一个不平常的梦。

  不久后,我即将离开这里。乘上飞机,在这一年最后一次俯瞰整个村庄——房子整齐错落,丘陵一望无际,沈家河碧玉般镶嵌其中……我一定会再次想起这些如星星般耀眼灵动的身影,一定会在心底里,为他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我曾许愿,希望自己能用一年的时间,在这片土地写上:青春与梦。现在,我深深期盼,愿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静待它发芽成长,跨越山海。(福建师范大学第24届研支团成员沈宇晖)

责任编辑:张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