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在服务中收获前行的希望和力量

 

2022-06-01 09:40: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越长大越能感受到,“希望”是无论什么时候都特别珍贵的东西。大人们无法摆脱生活的桎梏,甚至以牺牲梦想为代价完成与现实的妥协,然而孩子们永远葆有自己单纯的、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想象,那被称作——“赤子之心”。——题记

  夜深独坐,晴朗星空下月光荧荧,枝叶轻摇。微风徐动,拂去时光的尘埃,叩开记忆的大门 — —时值2008年盛夏,燥热的天气竟没能盖过躁动的心情,身体记忆第一时间唤起的是澎湃的热情。“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传遍中国时,我一开始并不理解身边的人谈起奥运会兴奋的样子,直到和我妈闲聊时她说的一句话。

  妈妈常和我聊她小时候,口粮是地瓜干,还会在剥花生(干农活儿)的时候偷偷吃花生仁。那时没有分离花生皮和花生仁的机器,得手工剥去花生皮,花生仁留作种子,但她太饿了,忍不住会偷吃。我听着十分辛酸,而她却是调侃的口吻,因为她一直坚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你看现在奥运会,都是外国人要来我们国家参加比赛了!”

  原来,北京奥运会不仅仅只是奥运会,北京奥运会还是一页宣告书、一支宣传片、一针强心剂。

  我也加入了这场狂欢。学校组织了绘画征文比赛,五个奥运福娃我画了很多遍,最后被老师表扬说像印刷出来的。作文里我满怀期待地写下:“我们国家的奥运健儿一次又一次地在世界的舞台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相信,未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队一定会成为金牌榜的榜首!”一个念头就这么萌生,我想去北京,见一见首都,见一见这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而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的榜首真的是中国。

  凉风中打了个冷战,将我从记忆中拉回,猛然听到手机在响,“云南普洱”的号码,我马上接起来:

  “喂?你好呀。”

  我想,或许我会听到一声“林老师”,准确地说是“志愿者林老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学我第一志愿选择去北京,解锁了新角色 — —“志愿者”。校内,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有我的身影,面向在校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提供运动会急救援助服务、向新生给予引导服务等。校外,2018 年中国国际金融展期间,我也担任志愿讲解员……毕业前我报名参加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成了中央民族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员,希望去“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看着学生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他们的生活丰富又单纯,无条件地接受了我成为他们的老师,对于北京,纯净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采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作为案例,我不免跟学生们多聊了一些关于北京的故事。那段时间正好发布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视频,我也给学生们介绍了可爱的冰墩墩。学生们基本都是“10后”,对2008年的盛况自然没有印象。我给他们分享了很多关于奥运会、关于北京的故事,尤其介绍到北京即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时,在他们的惊叹声中,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一如当初妈妈那句话带来的感受。不由得感慨,北京奥运会已经被写进课本里,那个炎热的夏天,原来已经是十几年前了。

  学生家长发来学生的作文,说学生很想我,想长大以后来北京、来民大找我,说林老师是他的榜样。空间上,我们遥距千里,而情感上,我们紧紧相依。这条情感的纽带,又让我寄托在北京冬奥会。我一直在关注冬奥会,聆听了冬奥宣讲团的演讲后,报名了冬奥志愿者的选拔。过去,我读小学的时候向往着奥运会、向往着北京,那是我的一个希望,也从中收获了力量。现在,我的学生也在读小学,我也期待奥运会能给予他们希望和力量。他们像是我的过去,但未来终将会是他们的未来。

  (作者:林露伟,中央民族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颁奖广场志愿者。)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