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在侗乡我陪学生一起进步成长

 

2016-04-25 13:0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5年9月1号,如同往常一样原本是新学期开始的日子,然而对于我来说却意义不同,这一次我不是作为学生而是以老师的身份走进三江县民族实验学校的体育课堂,在这里,远离大城市的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在这里,随处可见侗族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壁画、剪影;在这里,我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

  几个男同学因为迟到第一次课就被一位女体育老师罚跑5圈的场景仿佛还是昨天,转眼在这三江的日子却仅剩2个月了,然而对于这一群刚进初一的学生来说,在这过去5/6的时间里,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中南民族大学第三届研支团成员杨晴在体育课上教授学生体育运动学知识。 杨晴 供图

中南民族大学第三届研支团成员杨晴在体育课上教授学生体育运动学知识。 杨晴 供图

  我可能是最严格的一位体育老师,第一次课就“奖励”迟到的学生,强调课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踏入初中的那一刻开始,已不再是小学生的你们,要慢慢适应初中生活,从上每一堂课开始要对自己负责。除非特殊的情况之外,在我的课堂因上课迟到、早退、集合讲话、上课吃东西等同学就会有俯卧撑、蛙跳、跑圈的小小“奖励”。

  我可能是最爱让学生上台的体育老师,上下课的集合、整队不再只是体育委员和老师的任务;每个人都要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至少组织、安排一次课前小游戏。

  我可能是最不识趣的一位体育老师,在讲“木桶效应”之前,课堂上总有不喜欢学习跑、跳、投、打羽毛球的篮球爱好者,不想参与游戏而是想回寝室洗衣服较内向的女生,这些学霸娃娃们想要抓住每一分钟记明早要听写的单词。在这种情况下,我尽量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一点。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凛的冬天,我的每次课堂都要到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孩子们对于这样“不识趣”的体育老师也是很无奈。

  我可能是较奇葩的一位体育老师,每节体育课都要做准备活动,运动后放松练习;在孩子们的“刻板印象”下体育老师教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就好了,而我还要抢生物老师的饭碗,在课上讲人体肌肉、骨骼、运动营养学的理论课;下雨天的孩子们则在教室里锤着自己的小腿,按着别人的头,居然在跟着视频学推拿与按摩。

  我可能是一位不如学生的体育老师,以前我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体育课上练习跑一百米的时候,冲刺阶段可以看到男生明显减速让着老师的场景;在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中,一位女体育老师玩民族传统体育滚铁圈还没有很多学生玩的溜;在定向越野比赛中,有老师的那一组是由学生在绘他们队旗。

 图为学生送给杨晴的画像。杨晴 供图

图为学生送给杨晴的画像。杨晴 供图

  很多人评判一个老师好不好的时候,大多在于这个班学生考了多少个优分,全年级排第几。然而一年,或许三年我也很难让每个学生跳远都跳过两米多,一百米都跑进入14秒。在这一年里为一声声“老师好”而受到鼓励,为一幅学生送给我画像中“在我脸上看到了沧桑”而感动,为你们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而骄傲。看着你们由站的歪歪斜斜的队到自己能主动集合、做准备活动,从忍不住20分钟不吃零食到整整一堂课;由结结巴巴的喊口号到能够上前组织整个班玩一节课游戏的变化;听着“老师,我从小跳远都没有突破过1.8米”,“老师,我感觉我的股四头肌酸疼”而不是“腿酸”,由那谁谁谁到随口而出的我们班的谁谁谁等等。与其说这一年不是我教会了你们些什么,更多的是在我们学会独立、学会自学、学会大胆展示自我,学会融入一个集体的路上和你们一起成长。(中南民族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 杨晴)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