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5 15:2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六月九日晚,毕节市四名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引起举国关注。事件发生后,李克强总理也迅速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加强督促,把工作做实做细,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不作为、假落实的要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几个孩子选择了自杀?是教育缺失还是关爱缺少亦或是性格缺陷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毕节事件看留守儿童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不仅常常受到意外伤害,自身心理状况也堪忧。这其中更为“悲惨”更为“可怜”的群体就是独居的留守儿童,他们是一种“事实孤儿”,心理问题亟待解决。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被迫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汗水以及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孩子只能留在农村,因而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微乎其微。我们在城市里面经常看到父母牵着孩子的手吃饭、逛街、接送上下学,在大家眼里这也是司空见惯,最多算是普通和基本的幸福,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这是非常奢侈的事情,甚至是不敢想象的。长期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缺少家庭教育、亲情呵护、交流沟通。
毕节的这四名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岁而最小的仅仅五岁,本是花儿一般的年龄、天真无邪的时期,却选择走了极端。孩子们稚嫩的身躯扛不起生活与社会的重担,能想到的也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据悉,他们的父母经常打架也殃及小孩,孩子们久而久之变得性格孤僻,最种酿成悲剧的发生,不能不让人痛心、痛苦、痛恨。
作为一名在贵州毕节支教的老师,我更是深有感触,我也相信许许多多跟我一样的支教老师都有切身体会。我每次去留守儿童家里家访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他们那种开心、感动、幸福,就像突然受到了关爱、也像心中点亮了希望之火、更像久旱逢甘霖。他们会紧紧握着你的手,不愿意松开,因为他们内心孤独、寂寞、恐惧,他们渴望被关爱、被关怀、被关心,他们也希望有人能够照顾他们、陪伴他们、指引他们。所以作为支教老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帮助孩子们树立健全的人格,这或许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那么,我们能为留守儿童做什么呢?其一,我们可以经常去他们家里看望他们,陪他们聊天做游戏,畅谈下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和追求,克服空虚、孤独;其二,我们可以多与他们交心,努力成为他们信赖的哥哥、姐姐或者朋友,随时了解他们的动向以及内心真实的想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其三,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培养一项或几项爱好,比如运动、文艺、学习等,帮助他们在独孤的时候转移注意力,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四,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让孩子们定期与父母进行视频通话,交流感情、沟通生活、增进亲情。另外,也可以教会孩子们给父母写书信,把思念幻化为文字抒发出来;其五,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积极融入群体中、班级中、同学中,以分散孤单之感;其六,在条件准许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带领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使两代人之间更好的交融感情;其七,我们可以在生活、学习中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其八,我们可以不定期的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缓解甚至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以及想法······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总之不能不闻不问、不能视而不见、不能麻木不仁。
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多方的关爱凝成力量,共同托起留守儿童的未来,为保障祖国的花朵而努力,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奋斗!(华中农业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许家瑞)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