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故事 >> 正文

与学生深入交流从语言到心灵

 

2016-12-27 09:1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面试“清英”班的时候,有一个幼师班的女孩说自己是孤儿,原本已经读到了高三,即使上了大学也没有人给她交学费,所以才决定退学来职业学校读书。听到这里我的心真是很痛,明明可以靠大学改变命运,却因为家庭原因将她拒绝在了大学的校门之外。然而,她说这一番话的时候,并没有自卑的感觉,反而很自信大方,她的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其实,在职校还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并不是没有考上高中,而是因为家庭原因走进了职校大门。我们志愿者能做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只能尽自己绵薄之力,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

  每周五下午我们都会去临近的乡村水滩小学给孩子上国学课。我教的是一年级孩子,一共11人。那是一群单纯善良的孩子们,他们身上没有羽绒服,教室没有暖气,却可以在冰冷的教室大声地朗读课文,在没有可以御寒的装备中快乐的学习着。在他们期中考试结束后,孩们子拿着刚刚考完的语文卷子开心地跟我说,老师我考了100分、我考了99分、我考了……都争先强后的让我看他们的卷子,抑制不住脸上的喜悦。可是当我看到他们卷子时,发现有很多拼音错误,可是他们的老师却打了一个大大的红色的对勾。这是小学,最基础的教育,也是教育的开始,他们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始。我拿着每一个人的卷子,将他们错的拼音都告诉了他们。我真不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他们真的会记住吗?

  你是我的未来

  支教以来,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大山里的孩子接受到正确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改变现状,使他们进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定位。同时我也更深入地认识到教师是多么神圣的职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扶贫是一个长久的事业,不是我一个人就能改变,是需要所有人共同来完成的。

  这大半年的支教生活教会我很多东西和道理。我知道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我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提升自己,更加认真的学习知识理论,将更多更好更有益的知识带给他们。志愿活动不会停止,志愿者会越来也多,能帮助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剩下的半年,继续加油,继续尽我所能,带给他们新的一片天!

  (作者,姚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现为清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目前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支教服务工作。)

  背景资料:

  自1998年至今,清华大学已连续派出18届研究生支教团赴中西部地区开展扶贫支教接力。历届支教团成员以教书育人为中心,教学成绩斐然,辅导的学生中已有9人考上清华、北大。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称号;2015年,获评西宁市优秀志愿团体、武威市凉州区优秀志愿者团体,得到光明日报、团中央举办的“寻找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专项报道,“助梦计划”和“藏缘微光”两个项目分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银奖;2016年,获评“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感动人物、第五届中国公益节年度公益人物,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优秀项目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