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高度如何计量,这是摆在每一位青年朋友面前的时代命题。
2014年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复兴与青年奋斗”的深刻论述阐释了计量青春高度的解题思路:青春高度等于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度。
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微笑面对每一天,一路与汗水、欢笑、苦涩和收获为伴,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扶弱助残、救灾抢险、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各个领域,他们有个光荣的名字——志愿者!
成阳超是这个群体普通的一员,他走上三尺讲台答疑解惑,一路走来,付出了汗水,与大家携手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同时他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精神满足,升华了青年思想。
立足校园,服务社会
2013年,他积极参与了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担任篮球项目竞赛团队办公室综合秘书,协助多位老师做好竞赛消息发布的同时又要保障12支男女篮球队的日常训练和赛前信息的核对工作。
回望校园,成阳超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多次获得“校长奖学金”、“学业突出类”奖学金、“社会实践类”奖学金和“道德高尚类”奖学金,荣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标兵”等荣誉同时又担任过院学生会副主席、新闻部部长、以及辩论队领队等职务,积极组织了院校各类公益活动,组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赴天津养老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为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活力;而后又利用暑期,参与了赴甘肃古浪四中支教队伍,在校内外募捐、义卖基础上,联系中信银行等企业,筹得大量爱心捐款和文化用品,爱的奉献让他成长,也是他学习和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秉承着“生命不止、志愿不息”的理念,他将志愿服务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有了更大胆的思索:是不是可以用更长的时间来专注的做些事情,更好的帮助这些孩子!
心系西部,为爱前行
作为一名工大学子,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他认为有必要把大学生涯的所学奉献到社会真正需要的地方,这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责任,边远地区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资,更需要的是教育和关怀,以及一种怀揣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正确引导!带着这样的支教梦想,他报名参加了研究生支教团。
经过严格的面试和短期培训,他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了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的贵州石阡,带着青年的热情和志愿的决心,他立志要奉献西部、专心教学、成长自我,努力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理念转化为一句句亲切的关怀、一节节高质量的课堂、一个个成人成才的理想,把爱心传递,将信仰传承,让梦想放飞,给予每一个蓓蕾绽放的机会,用青春书写支教的光辉,用热情描绘志愿的蓝图。
一小支教,尽心尽责
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声声真诚的问候,一小的孩子们给了他最可爱的反馈,孩子们像初升的太阳,更是生命的续航,成阳超很庆幸做了这样的选择,能够有机会分享孩子们的快乐,同时,他也学着去向孩子们阐述山外的精彩,让他们有更多机会穿过大山,看到世界的多彩,给予他们鼓励、安慰、信心,帮助每一朵蓓蕾绽放,鼓励他们挑战自我,筑梦扬帆!
能够有机会跟体育组的老师们一起筹备汤山一小校园足球联赛和秋季运动会,成阳超不仅学习了专业外的知识,更学到了这些老师身上的专注与责任,他们认真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风格深深感染到他,奉献的同时他也着实收获了自我!
投身实践,关爱儿童
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并不会把服务内容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回顾阡城时光,石阡县“泉城廉韵·清风石阡”反腐倡廉歌舞小品大赛、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石阡县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石阡县“暖冬”志愿行动、“庆三八·展新姿”三八妇女节活动等等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次他都能以严谨、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感染到合作的小伙伴们,但成阳超认为,这些实践活动就像人生大课堂,再一次地检验了自我,让他能够及时发现不足,寻找努力的方向,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进!
有这样一件事情深深的触动了成阳超:跟随着车管所田伟进警官进行“精准扶贫”摸底大排查时,在石固乡王家沟村,他遇到这样四个孩子,父亲几年前不幸离世,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爷爷杨昌克已经七十多岁,但还要挑起抚养四个孩子的重任,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除电灯外,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饭煲了……这样的生活让成阳超很是着急,回到石阡,他马上报告了团县委,并在团县委的指导下,他和田警官通过个人社交平台等方式,短短两个星期就组建了多达50人的志愿者团队,并开展了“幸福来敲门”主题活动,第一期他们就将募集到的物资和善款送到了杨昌克老人家,四个孩子与他交谈的喜悦,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山之外的羡慕,深深刻在了成阳超的脑海,临别时他强忍住自己的眼泪,和孩子们抱成了一团,当孩子们问起什么时候能再见到这个大哥哥时,成阳超终于没能够再控制住泪水,他认为上天对这四个孩子有太多不公,然而他能做的实在有限,即使服务期满,有机会还是想来看看四个孩子,让他们的生活增添些许色彩,给予他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渴望!
生命不止,志愿不息
虽然支教的生活会有结束的一天,但成阳超还是想利用有限的时间,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敢于探索、勇于去接受新事物的姿态,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开拓视野,引导他们在追求真知与提升自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习总书记曾激励青年一代: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贡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记忆。这群可爱的人都不求青春誓言来铭记青春印记,因为只想做好当下,趁年轻,亀勉励志,努力做想做的事情,带着真情与关怀,怀揣爱心与奉献,在石阡有限的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愧于“志愿者”这个光荣的称号!
跨越大半中国,成阳超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打开一扇窗,让更多孩子有机会看穿大山,看遍世界,他用心对待每个孩子,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诠释着“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愿精神,以志愿的执着标注着青春的高度!
成阳超,男,汉族,中共党员,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石阡县汤山镇第一小学,主要教授行为和体育课程。他志愿前行,用每一次行动诠释着敬业与奉献,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投身于每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