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乡亲父老们,大家好!我叫闫丽丽,生长在甘肃高台,来自于美丽的胡杨之乡阿克苏。我2012年毕业于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财政经融系,同年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新疆沙雅县委政法委,在沙雅开始谱写我生命中最美的乐章:西部计划志愿生活四部曲!
第一部曲:追寻梦想
说起当初选择做志愿者,现在想起来都一直对我的母亲很愧疚。当初家人得知我选择去新疆时,那是坚决的反对。在我上火车前,妈妈一直在给我打电话,让我马上下车回家,否则就跟我断绝母女关系。可我却毅然决然选择来到了新疆,来追寻我的西部梦。
第二部曲:选择无悔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2012年7月伴随着激昂的旋律,我离开了培训地新疆师范大学,来到沙雅参加志愿服务。
大学期间我主修的是金融学,并非文秘专业出身,对文案工作不甚了解。初到政法委,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每一位同事都神采奕奕,井然有序的做着各自的工作,顿时就被这种工作氛围感染了,我被分到了行政办,最开始负责收发传真、接打电话,以及日常文件的上传下达,我在想这不会就是我以后的工作写照吧,电话员?心里面很不是滋味,刚接触工作,感觉很生疏,且很乏味,也总是出差错,常常受到领导的批评;我在想,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工作我都干不好,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为了克服自身经验不足,我虚心向同事请教,同事们都很热心,知道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作不熟悉,便主动教我怎么收发文件、怎样接打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同事的帮带,我很快适应了机关里的工作模式及工作环境,每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再也没有出过差错。时刻树立“政法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的思想,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2013年4月,自治区招录公务员,由于我在服务期间表现优秀,服务单位为我设置了志愿者专岗,9月份,我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和关怀,顺利考入政法委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第三部曲:甘愿奉献 收获感动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留疆后,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2013年3月,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积极号召,我主动要求下基层,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那儿,我收获的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老乡情和师生情。
在我住的那个村里,你提起闫丽丽可能有人会摇头,但只要你问古丽老师,全村的人都知道。在住村期间,我还主动要求为村里的小学当汉语老师。但是孩子们不懂汉语我不懂维语,这给上课带来很大的麻烦。于是我每天晚上请工作组的同事教我维语,为的就是白天能给孩子们上好一堂汉语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可以和孩子们顺利的交流了。之后我主动拿出住村补贴鼓励孩子们学汉语、说汉语,例如跟老师完整的交流一句汉语就奖励一支铅笔,主动带领同班同学说汉语、同学之间交流说汉语就奖励一个笔记本。这些小小的东西却大大带动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经过1年的教学,我的学生有10名顺利的考取了内初班,剩下的9名学生一个不落的考到了县上或者乡上的初中,对此学生家长很欣慰也很满足,纷纷来到村委会对我表示谢意,请我到家中做客,我深知这里百姓生活的艰辛,所以我都拒绝了。曾经的志愿者身份也时刻提醒我,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践行志愿精神。
1年住村生活转眼间就结束了,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这天早晨,孩子们早早就到教室坐好准备上老师的最后一堂汉语课,我来到教室看到黑板上大大的写着“老师,你不走了好不好?”这句话让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上完了最后一节课,下课的时候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同学去外面玩,突然一个小女孩放声哭了起来,随后大家都哭着说:“老师,不走了好不好,我们会好好学习,好好听你的话,你不走了好不好”,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流泪了,面对一张张童真的脸庞还有孩子们对知识渴求的眼神,在那一刻,我决定留下来继续一年的住村生活,继续当孩子们的“古丽老师”!
第四部曲:青春风采 绽放光芒
在志愿服务期间,我紧紧围绕“传播志愿者精神”这一思想,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月5号“国际志愿者日”,全县36名志愿者与县第二小学农民工子女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志愿活动,为孩子们送上书包、课外书、文具、体育用品,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2013年元旦,我们走进沙雅镇敬老院,与100多名老人跨年;中秋节我们所有志愿者到沙雅镇各社区看望空巢老人,为老人们送去了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须品,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打扫房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但我不甘平凡,我的岗位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在这个岗位上,我可以做不平凡的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甘平凡,那就跟我来吧,和我一起开启你们不平凡的人生!(沙雅县西部计划志愿者 闫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