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西部明星 >> 正文

李声勇:爱心营养计划从鸡蛋开始

 

2013-12-31 13:4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他是一名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2011年10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名参加了研究生支教团,并在当月被确定为哈工大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队队长。2012年7月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便开始了支教的征程。在志愿者服务期间,支教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宁蒗民族中学,任教高一化学。

  他在报名参加志愿者之前,就常听支教回来的学长说宁蒗的偏远,贫穷,但从哈尔滨到宁蒗,他从没想过是如此一段“天路”。从哈尔滨坐了19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北京到昆明39小时,昆明到丽江8小时,丽江到宁蒗4个小时,一路在车上度过了70小时的时光。在路上,他发现离云彩的距离越来越近,还记得走在丽宁公路上,看着窗外,连绵的山川,高耸入云的山峰,让他感觉仿佛来到了仙境。当时他心中就有一个抑制不住的想法,他一定要到宁蒗好好的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如此险峻的高山,还有如此美丽的仙境。随着宁蒗的逐渐接近,他渐渐的有所感触,这么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国家投入巨资修了这么一条公路,让更多的人能到这里来看看,宁蒗一定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宁蒗县城——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四周被高高的大山围绕,对与他这个在城市长大的人来说,这里就像是梦一样的地方,而他就要在这里开始他的志愿生活。

  当正事开始工作了以后,他才发现,崎岖的山路极大程度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尤其师资力量的短缺问题很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接触汉话很晚,从小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很有限,面对繁重深入的高中课程,很多学生感到明显的力不从心。第一堂课上,他给学生们准备了一套试题,想测试一下学生们初中的基础,出乎他意料的是,最高分也不到50分。他在哈尔滨准备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如果依然生搬硬套,必定不适合学生的情况。正式上课之前,他们几个志愿者碰头开了个会,大家都觉得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薄弱的高中生,一定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他们不再是学生了,他们成为了人民教师,学生的成绩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他当志愿者的第一个收获就是学会了身份的转变,同时也意识到了志愿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更是一种荣誉,还是一个人身处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针对学生的情况,他仔细研究了高中课本,把需要初中知识做铺垫的部分单独提出来,使用一节课讲授。讲授时除了高中的知识外,还对该部分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做单独的讲解。同时,减少了课外知识的拓展,以课本为基础,让学生把每个部分的知识都学习扎实,为高三的冲刺做准备。利用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他在讲课的时候还会穿插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很多学生都不明白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其实作为落后的偏远山区,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含金量不可估计。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学期,他所教授的149班,化学成绩拿到了第一。孩子们很开心,在学期结束,孩子们要去新班级的时候,全班同学用彝语为他演唱了歌曲《离别》,第一次掉下了眼泪。

  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件事是他至今难忘,也藉此启动了“爱心营养计划”。那是一个晚自习,有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孩子叫小柳,眼神迷离,看着黑板却不做笔记,这让他很奇怪。下课后,他把那孩子叫到了办公室。经过询问,得知孩子坐在第三排,却看不见黑板上他写的东西。了解到孩子日常的生活状况以后,他知道孩子有了重度营养不良的症状。小柳每天早上吃一个馒头,中午一份米饭,两个素菜,晚饭又是一个馒头。这样的饮食摄入水平根本不足以维持一个高中生每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回到寝室,他在网上发起了为山区贫困学生捐赠鸡蛋的倡议。在网络上,很多爱心人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慷慨解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募集到了3000个鸡蛋的善款,首批爱心鸡蛋于2013年3月正式开始发放,惠及到了约150名学生。每天早上,远远望着他们设在校园内小食杂店的领取点,孩子们拿着“爱心鸡蛋卡”去领早餐,他的心里暖暖的。一个鸡蛋在他们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对山区孩子来说,也许这是一天中最珍贵的营养品了。截至目前,在网络上募集到的爱心鸡蛋已经超过了8000个,每个月爱心鸡蛋的规模都在扩大。

  算起来到宁蒗已经快一年了,这一年,他去到了宁蒗的十个乡镇中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了上百箱在网上募集的文具,过冬衣物等物品。在宁蒗的这些日子里,他深切感受到宁蒗人民对他们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在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他都感到自己是充实的、快乐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他去掉了许多浮躁,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增强了使命感。或许他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真正地感觉到他们已经给服务地带来了新的力量、新的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他有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他也相信,无论自己以后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播种过希望的种子,不会忘记这片曾经挥洒过汗水的一方热土!他爱宁蒗,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