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0 16:3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龙秋达,男,哈尼族,中共党员,1987年7月出生于云南省绿春县,2011年7月毕业于云南工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1年9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红河州绿春县三猛乡人民政府。大学期间,曾担任过云南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会组织部部长、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等职务,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云南工商学院第七期党校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荣誉奖章;2009年获得嵩明县杨林镇龙保社区居民委员会颁发的“建设精神文明村”活动特殊荣誉奖章。
志愿服务期间,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工作中,谦虚好学,团结同志,主动配合单位及同事之间的工作;在团县委和乡党委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他始终秉承一名西部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和努力,耕耘着绿春县这块美丽的土地。在工作上,他始终恪守志愿者的宗旨,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勤奋好学、团结同志;自参加志愿者服务以来,自己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理想得到进一步升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一年多的志愿者服务生活,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快乐生活。
扎根基层扎实地工作
他在工作中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志愿者,不心高气傲,不眼高手低。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实践经验不足,工作不够大胆,作风上急于求成等,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砺成熟。在工作中,龙秋达严格按照一名志愿者的要求,按照团县委的要求,求真务实,因地制宜,不搭花架子,不建空壳子,不搞败坏形象的事,真正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从农村的现状出发,去科学地看问题、想事情。逐渐由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沉稳的基层人员。
倾心服务选择无悔
从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走出回到农村。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人生地不熟的苦闷以及对工作未知的迷惘,也曾使刚参加工作的龙秋达一度情绪非常低落。但是,很快,繁忙而有意义的工作,让他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在办公室里,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他从容应对;面对一大准资料,他总能找出其中所需要的东西,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进入村里,跟老人们聊聊家常,问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各种农村知识,既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又增长了见识;在单位里,每天早上都可以见到同事们欢欣的笑容,清脆的笑声……这些都是他从未经历过的,都让他感受到工作生活的乐趣。龙秋达在基层一线工作,在锻炼中成长,他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克服了种种艰辛与困难,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倾心服务于群众,无悔着自己的选择。
勤奋学习服务于群众
未到基层工作之前,龙秋达曾近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基层工作是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根本用不着进行什么理论学习,但是当到了那里以后,村镇干部们的学习劲头着实让他刮目相看,很快他也融入了学习的热潮中。随着工作的开展,他逐渐认识到,即使是在农村开展工作,没有扎实的理论学习也是不行的,而且,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的地方,理论学习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正确贯彻这些政策,还要学会在工作中用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达文件精神、开展各项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作顺利开展,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戴。为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一是加强学习,紧跟党的脚步走,不让自己与党和国家步伐脱节,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二是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多向人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确保在工作中对群众的问题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这也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方面。作为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面前,他只能算是一名小学生而已,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以民为师,向百姓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因此,他注重多听多看多学多想,基层干部与群众们打交道时的工作方法,完全不同于以往接触过的工作,有时村干部在与农民们聊天说话的过程中,就轻轻松松地把问题解决了,这显然不是一日之功,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为了更好地工作。有了这些学习基础和工作实践,他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还交了许多农民朋友。
通过近一年多的服务,龙秋达深刻地认识到志愿生活是帮助他人,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奉献的精神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去完成服务使命,融入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