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2 09:2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多部委根据国务院相关要求共同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始之时,陈秋燕只是一个15岁的共青团员,对于西部计划的理解,仅停留在那个响亮的口号上——“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心想着,这是一种新的“砖头”精神,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子项目,是国家对西部的又一种扶持和建设。
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时间到了2011年,她从初中生变成了大学毕业生,从共青团员变成预备党员,西部计划的宣传口号也变为“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长”。她对西部计划也随着年龄、阅历的升迁有了客观具体的认识,不再空泛地停留在口号上。
如今,西部的基层地区,不论自然环境还是基础建设都是很艰苦薄弱的。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越来越关注民生,重视基层的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步子也越走越深,西部计划应运而生。基层的发展进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西部计划的新宣传口号:“‘奉献十二五 给力桥头堡’——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长。” 既体现了西部计划对国家号召的响应,又诠释了西部计划的新内涵。首先,十二五规划中,涉及民生、基层、落后地区发展的内容随处可见;其次,桥头堡战略是国家对云南的扶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时机;最后,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长,是西部地区的日新月异,是人民生活的焕然一新,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创新争优。基层,是国家的稳固基石,也是大学毕业生职场之路、人生之路的优良起点。因此,陈秋燕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至今已有一年半。
在共青团个旧市委服务的这短短一年半,却给陈秋燕的性格和人生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共青团的工作思想性强,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这就要求志愿者要随时保持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每天早上,她总是先来把办公室的卫生打扫好,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和同事们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刚来的时候,陈秋燕分配到办公室,跟着团市委的干部职工学习如何办理日常工作,从最基本的收发传真、分理报纸做起。第一次跟随领导调研是2011年团州委毛贤影副主任一行到个旧市调研非公团建工作,那时,陈秋燕才知道,团组织不仅是在学校、机关存在,在私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也有,那就是非公团建,如个旧市知名的健康宝药堂,喜临门KTV,爱尔眼科,肯德基餐厅……都有自己的青年组织,可以说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第一次参加扶贫助学活动,是给个旧市鸡街镇乙碗水小学的少先队员送去新年礼物,让陈秋燕真切地了解到了基层建设的迫切性和自己作为志愿者和党员青年的责任!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