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西部明星 >> 正文

吴凯龙:放歌西部的夜莺

 

2011-05-03 09: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05年12月5日,他策划、实施了系列大型活动,也感触了许多难以体会到的生活。聋哑孩子开心的用纸和笔与他交流着,开心的介绍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和对美好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传授他简单的手语。让他真真正正地了解了无声世界的无奈和尚存的些许美好。敬老院的老人们热闹了,他边给他们梳理头发,便与他们拉着家常,详细的介绍着志愿者担负的艰巨任务和光荣的历史使命。

  2006年的4月,他带领了32名队友,爬上涉水,一路颠簸来到了他们建立的“万亩大学生志愿者蔬菜基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建设新农村,爱心助农”活动。白天,他和队友们深入田间地头,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他又组织大家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相关讨论。短暂的一周的劳动和学习割舍不下的是临别前乡亲们的不舍之情,还有那句说得最多的一句“谢谢”,让他不得不去弘扬志愿精神的新风。

  服务,平凡中的感动

  “人,没有一个目标,就像一只断线风筝,不知道路在何方;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人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科学的理论是一把利剑,斩除青春旅途上的种种荆棘,克服重重难关。”

  这是他在入党转正申请中的一段话。在2005年中国重庆武隆国际户外山地越野挑战赛的赛事服务中,他结识了不少武隆县职教中心的青年志愿者,他们都是在校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对未来充满了迷茫、苦闷和无助。于是,时常给他打来电话,寻求帮助。凯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深入剖析,做他们的知心人,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相信自己,坚定信念,从而实现理想。2005年12月5日,他为该校400多名青少年做了题为“树立志愿服务理念,畅谈崇高人生理想”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打来电话,感谢他对他们的指导。

  2007年4月,他重返母校,以“放飞梦想,无悔青春”为主题给母校各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近400名同学,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以及在重庆服务近2年生活的经历和感悟,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细致入微地解答。并号召师弟师妹积极投身到西部开发的伟大征程,为西部的崛起贡献青春和才智。

  在志愿服务中,一些志愿者常感失落和无助,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告诉队友,“细节成就未来”,“执着取得胜利”……奉献并不是一个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创作,感性中的理性

  “伟大的作家就是能把整个社会中渺小的东西写成让世人震撼的作品。适合在城市机关工作的人很多,不缺我一个,愿意来西部边远贫困山区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

  这是他在他的长篇小说《我把青春献给谁》里的一段文字,道明了他的心声。真正的作家,该具有非常高贵的灵魂,拥有一支关注现实的沉甸甸的笔。写小说的人很多,但写志愿者生活的小说却不多。来到重庆志愿服务,为了给大学生志愿者一个交代,给年轻人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交代,让志愿服务充满文学的芳香,她克服重重难关,一步一步创办了武隆县大学生志愿者刊物《青春征程》。 “苦心人,天不负”《青春征程》拨开云雾见月明,付梓于世。2005年8月,凯龙在中青网西部频道开辟了个人专栏《永不褪色的青春容颜》,至今已发表了文章20余篇。在“榕树下”发表中短篇小说1篇,有若干文章在各大媒体发表。所有的文字都离不了志愿者的生活和闪烁的忙碌的身影。他只是想,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让更多人的了解志愿者在巴山渝水的种种,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关注重庆、投入西部的建设时代洪流,让志愿精神广为传播、广为歌颂。

  来到重庆从事志愿服务之前,他就他给自己下定了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为志愿服务事业和这群可爱的志愿者留下些许文字的诉说。于是他便紧握手中的文艺之笔,着手了真实地反映志愿生活的长篇小说--《我把青春献给谁》的创作。经历了两年的感动青春的生活,15万字的长篇小说《我把青春献给谁》初稿已基本完成。

  荣誉,前行中的人生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本该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立志高远,将人生理想定位于燃烧青春、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在实际服务中,经风雨,受锻炼,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

  这是他在接受《中青之声》网络电台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是啊,青春是一种激情,是一种执着地追求,为心中的事业、心中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他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重庆市十大杰出志愿者”、“武隆县优秀大学生志愿者”、“重庆市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筹备工作先进个人、“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百名杰青汇重庆先进工作者、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先进工作者等荣誉。面对荣誉,他不居功自傲,永不忘记志愿者的神圣使命,依旧在西部这块热土奉献着青春,追逐着人生的理想,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