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8 08:3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优秀志愿者 岳海斌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能只成为一个口号,行动是对它最好的诠释。岳海斌,31岁,山东聊城人,2004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作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着远大理想,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着前程似锦的未来。但是,当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远离亲人,勇敢走进最需要人才的大漠中做起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志愿者,无论是在何种岗位上都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因为,他懂得只有奉献的青春才是最灿烂的。
2004年7月,带着学校老师的期望和家人的嘱托,岳海斌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告别了生他养他的地方。那时,岳海斌在心里就默默发誓:决不辜负大家的重托,决不辱没“志愿者”这个神圣的称号,为我的家乡和母校争光。根据岳海斌的专业特长,他被分配到农三师农业局工作,主要是协助林业部门从事全师林业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刚来农三师的日子,面临着语言、水土、气候等方面的不适应,常常是一觉醒来,嗓子干痛,鼻含血丝,充分体会到了干旱与风沙的厉害。另外,岳海斌积极主动向当地人学习方言,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农业局服务半年后,岳海斌实在坐不住了,他向局长提出申请,要求下团场、蹲连队发挥他的专业特长。经挽留无效后,农业局将这名园林专业的本科生推荐到了四十八团。这个举动在志愿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的同学盼望留在机关还留不下,可岳海斌却偏偏要到最艰苦的地方。
2005年4月,坐落在叶尔羌河畔的四十八团的林间地头又多了一个陌生的身影,正是团林业站的技术员岳海斌。为加快老连队的园艺发展,团里特意把他安排在3连和4连,数月里他天天蹲在地头,研究虫情、琢磨新技术。针对枣树成熟周期长的特点,他提出了棉田枣苗间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因此,他与同事们申报的科研课题《四十八团新建枣园节水增效技术应用》获农三师“科技进步一等奖”。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