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西部明星 >> 正文

何昌平:生活中有一种爱心叫奉献

 

2011-04-22 08:5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优秀志愿者 何昌平

 

  何昌平,男,中共党员,198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2003年6月毕业于西昌学院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同年7月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四川省平昌县广播电视局。

  在服务期间,他始终秉承“敬业、务实”的工作理念,努力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勤勉好学,锐意进取,两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赢得了单位领导、同事、及志愿者的一致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俗的成绩。他先后担任平昌县广播电视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团委书记、机关党支部书记,先后被平昌县广播电视局、平昌县团委、巴中市团委、四川省团委、团中央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大学生志愿服务四川贡献奖”、“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等荣誉称号。

  转变角色,融入基层

  机遇总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坎坷,使他倍加珍惜人生的这次历练机会。大学期间,他就一直担任学校团委干部,并获得团省委、省学联授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在西昌市当教师的这份优越工作,怀揣着梦想,积极响应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择回到西部、回到家乡,投身时代洪流。

  在各级项目办的统一安排,他被分配到平昌县广播电视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当别的一些志愿者还在因环境不适应而苦恼,因身份的突然转变而迷茫的时候,他却早已变学生腔为广电话,变志愿者为广电人,迅速转换角色,和单位同事融为一体。白天,他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变被动为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总是抢着干,从不言累,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晚上,总是习惯性的梳理白天的工作,认真撰写当天的工作心得,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办法。周末,无论烈日炎炎或是刮风下雨,当别的一些志愿者三三两两结伴欢度假日的时候,人们总会中看到一位身穿志愿者服装的年轻人走在乡间地头或是正与农户交谈什么,那顶蓝色的帽子,竟是那样的引人注目。到受援单位工作短短的7个多月时间里,他先后深入全县93%乡镇、226个村、6500余家农户开展工作调研,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愿望,结合当地广播电视站工作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记录。通过精心推敲,反复修改后,一篇题为《关于广播电视信息扶贫的途径探索》的调研报告引起了局党委高度重视,并立即在全县大力恢复调频广播建设,极大地方便了乡镇党委政府工作,并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15万农户听广播难的问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平昌县的调频广播建设先进经验迎来了周边市县区广电部门同行的学习参观。为此,他被局党组“破格”提升为办公室副主任。该文后来被评为“巴中市优秀调研论文奖”。此外,他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还发表文章30余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