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典型人物 >> 正文

志愿者何智升:服务西藏的向上向善好青年

 

2022-06-15 09:21: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广东志愿者”   

  何智升,中共党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曾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再见!传染病小怪兽

  2018年7月,何智升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员,和他的队友赵梦龙、丘锦添、唐利一起,背起行囊前往西藏昌都。

  何智升从小到大都在广州生活,青藏高原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而能够在雪域之上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开辟华南师大研支团在西藏昌都的新服务点,这本身就是极其有意义的事情。

何智升与支教队友、部分学生在一起

  赴西藏支教初期,何智升与志愿者队友们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从感冒呕吐到病毒性疱疹,再到病毒性面部神经炎……

  高原的初体验和生病的痛苦,让何智升和他的队友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当地孩子较为缺乏对农牧区常见传染病的正确认识,他们开始对这一现状进行反思。

  在经过调研分析之后,何智升和他的队友们开始群策群力。经过多番筹划后,在华南师大校团委、校医院、昌都团市委、昌都市卡若区疾控中心等众多单位的帮助下,志愿者们忙活了将近5个月,《再见!传染病小怪兽》诞生了。

  这是一本涵盖肺结核、红眼病、包虫病、痄腮炎、病毒性肝炎等农牧区常见的疾病预防绘本,也是西藏昌都地区第一本面向农牧区青少年的藏汉双语彩色绘本。

  研支团志愿者们还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在多番总结归纳后,为这本彩色绘本设计出与之配套的健康课堂。这一经实践研发的健康课堂涵盖课堂演讲、健康知识彩绘、分组竞答比赛等众多内容,符合当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令当地学生喜闻乐见。

  在昌都市达野完小开展“再见!传染病小怪兽”活动,带学生阅读绘本、进行彩绘活动

  在团昌都市委及当地疾控中心的支持下,华南师大研支团与深圳市慈缘基金会等爱心机构发起公开募捐,他们筹得足够的活动启动资金,将这本彩色绘本与配套的健康课堂带到昌都市卡若区、察雅县、类乌齐县等7个县区。迄今经过三届研支团的努力,已经使得超过5000名当地农牧民子女受益。

  如今谈及此事,何智升仍十分感慨,“这个绘本及后续配套的健康课堂不是我一个人的成果,是集体的成果,得到了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的成果,也是志愿者们持之以恒接力的成果。我为自己能够是研支团一员而感到荣幸。”

  建设一支中学生志愿服务队

  刚到服务地,特殊学校的校长告诉研支团的志愿者们:“我们特校的孩子们周六没课的时候,都只能够在操场上闲逛,其实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周末上些拓展课程,这也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能不能让中学生志愿者去帮助特殊学校的孩子,带领他们过快乐且安全的周末呢?

  于是,志愿者们在支教学校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的支持下,筹建以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志愿服务分队,并带领经过培训的学生们投入到周末的特殊学校志愿服务当中。

  在开展特殊学校的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研支团会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比如,对启聪班的孩子,则以剪纸彩绘、趣味运动会、橡皮泥捏制、刮画手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获得参与感,在活动当中体会快乐;而对启智班的学生,则是根据特校老师们的建议,带领他们清洗个人的衣服。

带领特殊学校学生们进行纸刮画活动后的合影

  在为特殊学校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这些参与服务的小志愿者们非但热情不减,反而更愿意承担起较为繁琐困难的任务。

  小志愿者银巴拉姆在洗衣服时,将手套主动让给队友,而毅然将手插入水温接近零度的水中。何智升走过去问她,“不怕冷吗?”

  她抬头和何老师说,“想到这群小朋友下周不会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而是都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在敞亮的大教室里上课,我就觉得挺开心的。”

  常常有小志愿者们和何智升说:“老师,你看我们来了以后,这群小朋友多开心”。

  每当这时,何智升总会给孩子们讲起故事,讲因为有“苞谷种子红军种,苞谷棒棒穷人搬”,才会有“群众们紧紧握住红军手”的《十送红军》的故事。

  “与传播知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尽己所能地为当地的孩子们播撒下了一颗懂得感恩的种子。”


与华南师大文学院大学生一起为藏族孩子们视频连线团一大广场

  为了让当地藏族孩子们能够增长见识、了解高原以外的世界,何智升为200余名当地学生一一配对了华南师大文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这群远在广州的大学生们每隔一个月就会和藏族学生们通信一次,还会在信中捎上护手霜、零食、课外书、钥匙扣等各种各样的小礼物。

  而孩子们除了欢呼雀跃以外,还会纷纷往给哥哥姐姐们寄去的信封中放入藏族娃娃的小雕塑、当地的特色零食、他们所喜爱的明星卡片。

  何智升半开玩笑地跟学生们讲:“你们这样寄过去就要超重”,孩子们却急切地说道:“老师,您一定要把我们给哥哥姐姐的礼物寄到他们手上!”

  亦师亦友是最好的关系

  在西藏昌都支教结束的前一夜,学生们为何智升和其他研支团志愿者们准备了当地最高的礼节——他们自发地排好队,轮流到讲台上为老师们献上哈达。

  西藏昌都的机场在八宿县的邦达镇,距离支教地点卡若二中136公里。那天,何智升和队友凌晨便起床出发前往机场,却发现门口等待着和他平时关系很好的两个学生,四郎扎西和益西桑布。这两位孩子特意调好闹钟,一大早便在校门口等候,只为了与志愿者老师相拥道别。

带学生制作风力小车,学习能量转换知识

  而刚到西藏昌都时,何智升总会给孩子们讲授一些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懂的内容,“中华上下五千年”、“端午节的起源”、“磁力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可是每次提及这些时,眼里看到的,只是来自农牧民家庭的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头、那疑惑而茫然的眼神,还有表示抱歉的摸头与礼貌的微笑。

  于是,何智升和他的队友们从2018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开始,每个周末坚持用一天的时间,走进昌都市第一儿童福利院与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去带孩子们学习他们之前未曾接触过的人文历史、科学技术课程。

  当孩子们对照着航空模型说明书,拼出一台飞机模型时;当孩子们根据老师指导,在野外采集到反映当地水陆变迁的石头时;当孩子们自己组装好风能小车了解风电转换时;当孩子们通过模拟考古的教具发掘出恐龙模型时;当孩子们露出欢快的笑脸时……

  在昌都的点点滴滴,让研支团志愿者们明白,要推动当地素质教育发展有多么不容易。但是纵然艰苦,何智升和他的队友们也愿意努力做孩子们的筑梦者。


与学生们一起进行野外科考,学生们在展示他们采集到的岩石土壤样本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何智升主动报名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华南师大青年战疫云支教队,为身处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们进行“一对一”的线上陪伴辅导服务。

  在学生小陈眼里,何智升就是一个可以一起玩,一起打闹的大哥哥。何智升会叫刚剪完头发的小陈“小光头”,而小陈也会亲切地回敬他“大菠萝头”。

  在线上辅导的过程中,何智升发现小陈对课外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着极强的动手能力。何智升根据在昌都支教时期为学生开展“七彩课堂”的经验,为小陈寄去了许多实验材料,从地震预警仪模型制作到双引擎飞机模型设计,从自制乒乓球发球机到制作明轮船……在疫情停课期间,何智升总共为小陈设计了40余门涵盖人文历史、科学实验内容的趣味课程。


线上带小陈进行蒸汽船制作的科学实验

  来自中山三院的陈医生评价他的服务说:“孩子很喜欢何老师的课,有人帮我们这个‘双医家庭’照顾孩子,让我们有了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医护工作当中。”

  复课之后,何智升和小陈一家仍旧保持着联系,无论是在校运会上获得跳绳比赛第一名,还是在班级当上语文课代表,或是期末考试考得好成绩,小陈都会第一时间拨通视频电话与何智升进行分享。


日常与小陈连线交流,聆听他的想法与心声

  在何智升看来,亦师亦友便是最好的关系。相比起学生们毕恭毕敬地称呼他为“何老师”,他更喜欢听到孩子们称他一声“升哥”“老何”。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