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正文

志愿者陈润润:生于绵阳,长于师爱

 

2022-09-28 10:01: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   

  生于绵阳,长于师爱 ,铭记感恩

  2008年之前,陈润润一直在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乡村小学里读书。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她的人生发生了改变。辽宁援建了她的家乡,当遮风蔽雨的帐篷、温暖的被子、好吃的食物被送到了村里,感恩的种子在她的心底悄悄埋下。

  由于地震,她们村的小学教室倒塌了,她就转到镇上学校继续读书。重新入学后,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她从胆小怯弱变得活泼开朗,考进了县高中。从此,她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长大后要成为像老师们一样给学生带来希望的人。这个念头深深扎根于她脑海中,久久不忘。

  高中三年,她勤恳努力,成功考进成都师范学院。大学毕业时,她想起了过去,如果没有从小到大的老师们的帮助,她的人生可能早就走上另一条道路。2021年,陈润润参加了西部计划到西部去支教,想成为老师们一样的人。

  支教西部,克服困难,践行初心

  从四川到青海,从草木郁郁的四川盆地,到稀稀落落略显荒凉的寒冷高原。经过青海团省委组织的团校培训,陈润润和其他西部计划志愿者向着梦想出发了。大巴车载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路驶过了青海湖、雁口山隧道、文成公主庙……最终来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杂多”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澜沧江的源头。它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除夏季的两个月外,终年屹立着皑皑雪山。

  到达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后,陈润润开始了她的西部计划支教生活。刚开始什么都是新鲜的,富有藏族风情的街道、服饰等让她目不暇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适应,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杂多,寒冷、缺氧、失眠。饮食上,高原地区的米饭经常是夹生的,并且每天晚上都是面条,作为南方人的她刚开始特别不习惯。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怯于维持课堂纪律,戴着扩音器都压不住学生们吵闹的声音。自我怀疑在心中弥漫,来到这里支教是正确的选择吗?真的能坚持下去吗?要放弃这趟志愿之行吗?这些困难,让她觉得委屈、无助、害怕。

  郁闷的时候,陈润润陷入沉思,想起了以前实习时,她的老师也曾讲过,如果学生不回应老师,可能是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够透彻,学生听不懂便不想听。她深刻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更加认识到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在学生心底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陈润润扪心自问,真的做到百分百地努力了吗?她更加端正了自己的态度,课余向其他老师们请教,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教学。私下里,也多搜索历史教学视频,改进教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润润的坚持不懈下,平常没有一丝波澜的课堂终于有了改善。在初二(六)班,最调皮的男生开始回应她的提问了。在她和另一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带动下,六班的课堂氛围逐渐好转,上一学期的期末成绩也有了提升。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陈润润打心底里开心,自己也是从学生一步步地变成老师了啊!

  主动担当,抗击疫情,选择续约

  新的学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课余时间进入学生社团担任助教。在汉文书法社里,岳老师教导同学们书法,陈润润也再次接触了书法,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练字。在西宁疫情出现后,她们利用课间创作书法作品,宣传健康卫生知识,为抗击疫情加油。

  在今年四月初,团杂多县委开始统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的续约意愿,陈润润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下一年的续约,因为她想要陪着学生们走完初中这一段路程。即使他们写作业经常有错别字,上课吵闹,早读背诵也马马虎虎,但是望着他们灿烂的笑脸,含着光的眼睛,她的心不由自主地暖了起来。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她希望能够像当初她的老师那样,传道授业解惑,担起一名园丁的责任,让学生们欣欣向荣,蓬勃生长。(青海省杂多县西部计划项目办供稿)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