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支教向西行 理想更深沉

 

2022-02-17 08:43: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四川青年志愿者”   

  满怀憧憬,从七山二水一分田之处,跨越千里来到美丽气都、巴人故里,时间已经过去了百余天。

  在这段日子里,我渐渐适应了蜀川的气候与饮食,习惯了名为“支教”的生活,也逐步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真意。

  涓滴之水志在海

  初入九月,在短暂而忙碌的迎新活动之后,我得知自己要负责的是高一六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我感到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负这一年,好好参与他们的人生。巨浪始于细流,支教从此刻开始。

  还记得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虽然在心中模拟过许多次,当真正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脑海中仍是一片空白。看着台下几十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渐渐地放下了内心的紧张。看着他们洋溢着青春的面庞,眼前浮现出自己十五岁的模样。

  汇流成川永不止

  最开始的教学中,同学们对我充满了好奇,对枯燥的物理知识也多了几分兴趣。当感受过几堂物理课之后,他们逐渐对繁多的内容失去了新鲜感。教学班级较多,每个班的学习进度还不一致,再加上每周42个课时的工作量,这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苦恼。

  于是我去请教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彭老师,他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做你自己就好,用你最舒服的方式把物理的美妙展现给他们。”

  我突然意识到,以书本为核心的知识点就像散落的溪流,只有汇聚成川,才能展现出物理知识的浩瀚和壮丽。

  有了前进方向后,我开始积极准备能够直观表现出书本知识框架的笔记,再在课堂上穿插有趣的互动环节,以此丰富我的课堂。在不断备课学习的过程中,我为做一份卷子熬到深夜,为讲述一道题沉思一个下午,但是只要能够教会学生,那就是值得的。

  当课上孩子们求知的眼神看向我时,当他们认真做作业、订正作业时,我感受到了“为师”的意义,这也让我倍加珍惜支教的时光。

  奔流向前正当时

  随着文理科分班结束,我的教学目标从广泛性地教授知识点逐步转变到针对性地解题应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同一堂课对于基础存在差异的学生所提供的帮助不完全一致。于是我鼓励部分同学来办公室解题,从而能够给他们有针对性地提一些建议。在课上,我也不断重复强调着:“只要你们愿意来找我,我一定会给予解答。”

  在我不断的鼓励下,大多数同学都能勇敢提出问题。对于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我试着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知识是有深度的,我们要学会先掌握概念,接着了解物理模型,再学会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此外,我试着将学习经验分享给每一个孩子。我不断向他们强调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为了将来你们能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我希望能用这一年不长的时间给他们种下一颗“我要好好学习”的种子,希望他们能够慢慢地学会自己灌溉,在三年后开花结果。

  有一位同学在分科前问我:“王老师,我想考的那个大学分数线是550分,我选理科的话,我怕我考不到,怎么办?但是我又不喜欢学文科,我觉得化学和物理更有意思!”

  “只要这个目标经过努力能够实现,那就是合理的。那么你将会付出怎样的行动来实现它呢?”我看着他澄澈的眼睛,接着说,“550分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可能是一个学期你比别人多用550张草稿纸,多背550个单词,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他沉思了好久,笑着和我说了再见。分班之后他顺利进入理科班,并且在月考中成绩名列班级前茅。“扶智先扶志”,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深意。

  长河入海不复回

  “你凭什么管我?我就不学怎么了?”听到这声质问时,我正面对着一个因为上课睡觉被我约来谈话的学生。我告诉他:“希望你能成为比我更好的人。”他看着我,低下了头,没再言语。从那之后,课上他抬起了头,也许是有了目标。

  来到大竹还不到半年,可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已然是倒计时,我总想着为他们提供最好的,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生活经验。

  我会在他们自习课喧哗时笑着告诉他们,你们现在浪费的每一分钟,都是许多人羡慕不来的;我会在他们触碰班规后自省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你们所厌恶的条条框框,不是枷锁,而是指引藤蔓生长方向的树枝;我会在他们考出不如意的成绩之后,拍拍埋在臂弯里的脑袋,告诉他们,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一定会有收获。

  我希望在两年后的某一天,学生拍下一张张录取通知书的照片向我“炫耀”,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百川东到海,支教向西行。我心中的理想热烈而深沉,我也将带着我这份心中涌动的波涛,让支教的浪花绽放得更加澎湃。

  (作者:王奕政,南京邮电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四川分队志愿者,现服务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