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14:5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面旗帜。志愿者们用自己无私的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三、满腔热血,不辞辛劳,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1、倾心教学,恪尽职守。教学工作是支教团工作的核心与主题。如何将学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际,并因地制宜的选择教学方法,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若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也就实现了志愿支教工作的真正价值。志愿者们进驻当地后,往往立刻被分配到教学一线。第八届支教团的石雷鹏还担任了加强班的班主任。一周有20多个课时,经常备课到深夜。数不清多少个日夜,队员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免费为学生辅导补习功课;数不清多少个周末,在严寒中翻山越岭,对学生挨家挨户进行家访。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七届支教团于治军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获二等奖。于治军本人也荣获甘肃省中学生物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的荣誉。
针对当地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队员们想了很多办法,第九届支教团的侯瑞贤教授心理健康课程,但当地学校没有统一教材,她就自己出钱购买教辅书籍,自己上网搜集资料,还帮助学校完成了《与你同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手册》的编写工作。第五届支教团向校方建议举行了一次题为《新课程,新理念》的专题讲座,在当地首次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来充实教学内容。第五届支教团队长刘小叶同学的多媒体示范课还被刻录成光盘,作为山区现代教育的范例在甘肃省推广。第十届支教团的王章乐同学在当地民族中学成立了首个物理兴趣小组,利用简易的替代实验、采用贴近生活的日常现象,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躬身实践,积极作为。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支教团成员们都担任了所在中学校团委的各项职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营造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加强天祝县民族中学与河北师范大学的联系交流,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与民族中学团委联手建立天祝县民族中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同时选拔了第一批青年志愿者,并邀请团县委领导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仪式。天祝县民族中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入社区帮助有困难的残疾人清扫卫生、整理家务,并在社区内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工作,同时到天祝县冶炼厂参加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第八届支教团队长张媛媛在毕业后留校担任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辅导员工作。支教工作结束后,她一直与当地保持着联系,2010年暑假期间,在阔别服务地三年之后,她代领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队伍,重归天祝县,以“寻访民族文化,推广网络知识”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为天祝一中的七百余名高中生举办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网络文化”系列讲座;义务为当地教师、团县委工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power point、概念图等实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共青团天祝县委员会网站,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当时的天祝团县委书记冯志鸿还于2010年9月专程回访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双方的友好互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支教团的成员们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也依然散发着火一般的热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盎然生机,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志愿者坚定的誓言!
四、各展所长,外引内联,以亲身体验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
1、广泛参与,加强交流。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县里、市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天祝县的迎新年联欢晚会、庆七一晚会等舞台上,都有支教团队员们活跃的身影。第五届支教团队长刘小叶陪同外宾,先后参加了中欧项目、“千乡万才”等项目的工作,给外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当地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她被评为“甘肃省扶贫接力计划优秀青年志愿者”和“石家庄市优秀志愿者”。第六届支教团队员管艳代表天祝县在武威市“我是共产党员”专题演讲比赛中夺冠。她还被授予“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并于2005年12月获得“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第七届支教团非常注重与其它院校支教团的沟通交流,他们与清华大学(西藏山南二中支教)、天津师范大学(定西市安定区)、福建师范大学(定西市漳县)、西北工业大学(武威古浪县)的支教队交流心得体会,实地考察、听课学习,了解学生差异,并利用假期赴西北师范大学参观学习,了解甘肃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还经常到邻近的古浪二中、三中、郎木寺中心小学和甘南小学交流学习、讲授公开课等。极大的增强了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社会影响力。
2、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当地的贫困现状,每一名队员都感同身受。第五届支教团的刘小叶从支教那年开始,每年捐助1000元的助学金,至今从未间断。第七届支教团集体对天祝县石门镇中心小学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第八届支教团与青岛“日行一善”网站建立联系,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助学活动。他们整理并建立了民族中学贫困生档案,为后续资助提供了保障。在2007年5月25日举办的资助仪式上,将已收到的近两万元资助款及大量御寒衣物发放给学生。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联系到中华怀恩慈善会和百度旧衣吧,为天祝的孩子募捐了近六千件衣物以及部分书籍和文具。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与“腾爱”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对天祝县的四所小学捐赠了价值五万元的文具、衣物、运动器材等物品。
3、扩大宣传,增强影响。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直希望通过报道,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西部的了解。几年来,队员们多次深入地走访调查,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包括照片、录音、调查报告等。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罗二敏自己作词作曲,谱写了队歌;张媛媛在团中央网站上,发布了多篇支教手记,还联系电视台,拍摄了反映支教生活的纪录片《爱心撑起支教路》,在天祝电视台播出;在2010年6月的武威日报上,以专题刊发了《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资助天祝贫困学子》的报道。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建立了以“河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为名的腾讯微博,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宣传力度。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参加加入志愿服务西部的行列中来。
2013年6月8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河北师范大学视察,在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杨晶、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张庆伟、教育部长袁贵仁以及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强、校长蒋春澜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我校西部计划项目咨询处,主动伸出手与即将奔赴新疆的两位志愿者握手问候,总理先问两位同学西部计划报的哪里,并详细询问了两位同学的基本情况。总理说“新疆很重要,你们一个来自新疆,是回乡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一个是离开家乡为新疆做贡献、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你们有这样的意向很好。你们是支援西部的新力量,新疆需要像你们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党和政府会更加关注和保护你们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祝愿你们一切顺利。”随后,总理向西部计划项目工作人员询问了学校实施西部计划的基本情况,并嘱托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总理的话深深打动着志愿者们的心,尽管西部之路走得艰辛,但一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曾经参与过的每一个人都满怀希望,无怨无悔。在千山万水之外,那片土地让人魂牵梦萦。不论是在这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在那样偏僻的小镇;不论存在着多大的差异;不论远隔着多少座山,多少条河,那种对于爱的讴歌、对于美的寻求、对于生命的礼赞,都是共通的。它跨越时空的阻隔,向我们发出竭尽全力的呼唤,爱心的火种才能在一届又一届的支教团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