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1 09:4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幸运的是,我们班的孩子们活泼可爱又不失纪律,刚进入中学的他们对地球的知识充满好奇又富于想象力,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我开始感受到,一堂精彩的课程不仅仅需要一名教师在办公室里的完善备课,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的自信展现,以及对于学生的充分调动。走出了第一步,感觉淡定自信了很多。”上完第一节课的白老师终于如释重负。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堂课,大家课后兴奋讨论着学生的反映,给对方提供自己的经验,探讨该怎么管理上课过于活跃的同学,回忆自己学生时代学习的经验方法。
教师的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的。每天早晨,临江的宿舍总会听到江边操场体育生们的训练声。这时候远眺长江,江畔连绵的山峦还躲匿于朦胧的晨雾里,而对于他们,新的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团队中负责英语教学的老师还有带领学生早读的任务,需要更早到学校。每天,白梓迪和他的队友们——这些李庄中学的新老师,都要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而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学习如何做好一个老师的修炼。总有一些上课调皮的学生和后进的学生令白梓迪苦恼不已,他会耐心地与孩子交谈,通过鼓励或者严厉的批评引导不同的学生。而教师这条路,对于行走其上的白梓迪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开学虽不到两月,支教团的成员们已经参与了教师节、军训、校学生会干部选举、礼仪比赛训练等等活动的组织工作,他们成为了李庄中学学生工作组织的中坚力量。课间活动时间,他们也会与学生、老师一起打球,通过课堂和日常活动中的交往,他们正在逐步融入李庄中学。而在这里生活的两个月里,支教团的成员们早已成为了李庄人。走过无数次的古镇石板路,总是阴郁飘着细雨的天气,穿梭街巷耳边的叫卖声,或者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宜宾燃面,生活的平静和教学的热情——这些拼图组合成了这些李庄新教师的新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李庄的感情,扎根在学校,付出在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里。
同舟共济 团结一心
从同济到团结,便是从一个家走向了另一个家。支教团结分团三个人第一次来到团结的时候,在大巴上就看到了公路旁的同济校徽,以及那句如使命般刻成员们心中的“同舟共济·团结一心”。一路尝试了各种交通工具后的疲惫,在看到最为亲切的同济元素时不知了影踪,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一年生活与工作的憧憬。
转眼,在团结一年的时间不知不觉中被偷走了1/6。典型的团结一天从6点55分天还黑黑时候的早读开始,开始日均3-4节课、辅导学生、处理学生工作,因为不愿将就、不想马虎,每天三个人回到宿舍的时候都已经是十一、二点。于是回到宿舍大家最爱彼此说到的一句话是:“感觉身体被掏空,每天都在用生命在燃烧。”尽管如此,他们都知道自己心中,也知道彼此心中这两个月感受到的爱,收获的感动远多于此。
云龙县团结初级中学,校址在团结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三十五公里,素有云龙“东大门”之称。学校坐落于关坪河东岸,背靠施家村挑水梁子山。教学上覆盖团结乡五个村民委员会,约1.1万人口,其中主体民族彝族(俗称佬倵族)占76.78%,白族占15.61%,汉、苗、回、傈僳等民族共占7.61%。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420人,设有6个教研组。在学校现有的9个教学班中,研究生支教团的三位老师就覆盖了8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教学科目涉及到历史、英语、美术等,包括初一、初三年级所有班级的历史课程、初二年级的英语课程以及全校的美术课程的教学。这对于初上讲台的三位老师来说,既是面对的挑战,更是肩负的责任。
来自浙江宁波的顾乾恒有着江浙男生典型的文质彬彬和书生气。初中的孩子总是免不了有些淘气,初到团结时候的他总是被淘气的孩子们惹生气,但脾气格外温和的顾老师不打不骂、不凶不吼,舍不得凶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做那个最心疼学生的老师,学生生病时候的左叮咛右嘱咐;不懂的题目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讲解;语重心长地聊天谈话。他说,越多的相处越让我从心底里疼爱那些孩子们,哪怕常常惹人生气的那个淘气孩子,他最本质里的那份可爱也能让你感受到每个独特生命的魅力所在。那些淘气的孩子们从一开始的不听话慢慢的开始越来越理解和喜欢这个温柔的老师。
杨淼来自甘肃定西,来自西北的他,血液中流淌着一股韧性。课堂上的杨老师很严厉,但严厉中却也有一份的温暖的柔软。“你们说怎么说学生才更容易听懂?”“顾老师,你的课上到哪里了?”“哎,XXX上课精神为什么总是不集中?”办公室、宿舍里最爱谈论学生的是他;说起各个学生的特点如数家珍的是他;常常上一秒还在生气和自己较劲生闷气下一秒默默拿上课本去给学生讲题的也是他;常常抱怨过学生不认真讲题时候却又总是不厌其烦还是他。他说每天站在讲台上,看到座位上的同学们,就想到曾经的自己,一幕幕就像过去故事的重演,初中三年是最天马行空、最可爱的辰光,希望自己能够让这些孩子比自己走得更长远。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