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首届支教团:青春在爱心支教中度过

 

2015-01-09 10: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4年6月,支教团成员在了解到部分中小学图书匮乏的现状,主动提出了联系捐赠图书的意向。志愿者通过与学校团委联系,在全校青年团员中发起倡议捐款购买图书800余册,在富平县小惠镇田村建立“西北大学爱心图书室”,并将不定期为图书室补充一定量的图书。

  2014年6月底,团中央、财政部联合调研组来到富平调研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与全体支教团成员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十位志愿者一年各自的服务工作情况以及对改进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提出了些许建议。团中央志工部党组书记侯宝森对支教团的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同学们以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前夕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为鼓舞,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座谈会上,富平团县委、教育局向支教团赠送“奉献青春 共育桃李”锦旗。

  今后,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每一届的志愿者将利用自身优势,在教育教学上,为孩子们争取更多的资源,为促进服务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年来,支教团开展的活动和事迹先后被中国青年网、渭南青年网、华商网、西北大学校报、西北大学金色家园网、富平电视台、富平对外宣传手机报、渭南团市委官方微信平台、富平团县委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等多家官方网站、媒体报道。此外,支教团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宣传活动信息。
  对于支教团工作来说,宣传报道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正确引导,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

  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

  在年轻的生命里,我可以停下追逐的脚步,去看一看在偏远地区里,有人在更艰苦的环境里努力着,而我对改变他们的生活又能做些什么呢?我想到的是尽自己做大的努力,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让青春里可以有那么一段无悔的回忆,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这么有意义。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在基层的实践中、在这一年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工作中,我找到了答案。--张乐

  细细回望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我有一大堆可以让自己骄傲的事,也许,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会不经意间唠叨起这些陈年旧事,可能别人只是静静的倾听,而我却可以从容的微笑,生命中加入了这样青春意气、激昂无限的一年,这是沉甸甸的一年,这一年无负青春。---郑飞

  如果没有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也许我永远无法理解教师的辛勤付出。当我回忆起这段辛苦又幸福的日子时,我依然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大学生代表着文化、知识、思想、生活方式的前沿,对于基层教育而言,十分难得,希望下一届支教团的同学们一如既往地认真、好学、勤奋、踏实,将自己的所学努力传播给那些单纯、可爱、又渴望知识的农村孩子们。---李斌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都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会永远祝福他们,永远记得他们的好,也希望他们不会忘了我。同时希望下一级的学弟学妹们,能充分享受到支教的乐趣,在这一年时间里好好充实自己,为学校的孩子带去新知和希望。--李艳艳

  一年前我选择了支教,我就会义无反顾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算有再大的困难,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事实证明,我做到了。一年的支教生活是短暂的,但却是充实而快乐的,尽管看起来很平淡,但却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用志愿者前辈冯艾的一段话最能表达我的感受: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我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了一件令我一生难忘的事。---赵颖

  如今,西北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已顺利完成了一年的支教活动,传知布道的同时,也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志愿者精神、实行着扶贫计划,他们坦言这次支教相当于一次探索,希望能给之后的支教活动提供经验。“支教路上,要始终保持初衷,甘于奉献的精神,吃别人迟不了的苦,拿出别人想不到的成绩来回馈学校和社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已于八月底抵达富平县,延续上一届的爱心继续支教。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