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2014-10-11 11: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从去年九月底南京大学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名单确定以来,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从闻之盛名开始对她的畅想,到慢慢走近接触她的喜乐苦悲,从无知懵懂忝列其中,到实习归来坚定信仰的踏实,从一名本科毕业生到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老师的转变,我们仍在路上。只不过比起九个月前,我们进一步发现了自己,我想这是支教团在我们去西部支教之前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吧。

  今年五月初的时候,我们支教团的同学们在一起到南师大附中仙林学校实习了三周,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才明白什么是“知易行难”:之前所有的教学准备都应当以学生接受的水平作为考量,面对那一张张稚气却又渴求知识的面庞,如何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们记住和理解知识点着实让我们思索了好久。举一个至今让我都记忆犹新的例子,我当时带的是八年级的数学,讲到二次根式相关内容的时候,探索“根号a的平方”和“a平方后开根号”是否相等。我备课时因循着我固有的思路以及自己拥有的知识很“轻松”地就略过了这个问题,可是在课堂上我却被八年级的孩子们切切实实地问倒在了讲台上。课后我请指导教师为我解答这个问题,她最后说的一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在备课的时候你要先放空自己,像干海绵一样去吸水,这样上课的时候你才能把你吸到的水撒给同学们,你之前的知识储备在这里不是没用,而是不大适合。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牢记了这句话,在最后实习结束离开的时候,孩子们已然把我当成他们的大哥哥了,这让还没正式走上西部支教讲台上的我十分感动,也让我对未来的一年充满了信心。

  曾几何时,我也参加过短期的支教活动,那是大二暑假因为暑期社会实践的机缘去苏北某乡镇走马观花地进行过不到一周的教学,记得我当时试着教了一节英语课,原本以为自己的口语还是不错的,奈何时间长不练生疏了,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时候衬衫背后已经全部被汗水洇湿了。去西部支教不容易,西部的生态环境、风土人情都与东部、与沿海地区有着不小的差异。而且到人生地不熟的西部生活工作一年,还要完成团中央规定指派的教学任务,对于我们自身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之前网上也有对大学生短期支教和对研究生支教团的指摘和诟病,我想我们会用实际的行动来回应这些声音,也让我们自己青春的呐喊在祖国的西部回响。

  其实作为一名南大的学生,我觉得能主动选择去西部支教更不容易。就我自身来说,在确定支教意向的过程中,我彷徨过也迷茫过,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或出国深造、或留校读研、或自强创业、或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会多少让我对同学们确定的去向产生由衷的羡慕。自己在心仪企业的主动联系前也不是没有心动过,不过我在和该企业面试官的沟通伊始,我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已经是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了,所以我不会来贵公司,但是我很感谢您的诚意,所以我来和您聊聊,这是我的诚意……在这里我也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加入到我们奉献的队伍中来,这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但我坚信这是一个精彩的选择。

  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话喊出来似乎很空,但是我们南京大学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现在已经秣马厉兵、整装待发。三个省区,五个支教点,六所乡镇学校,二十四位同学,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会用最饱满的热情完成一年的支教任务,为南京大学支教团这个光荣的组织增添属于我们青春的亮色。(南京大学第1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李昱呈)

>延伸阅读